第159部分(第3/4 頁)
,急忙出班跪倒丹墀,奏道:“老臣才疏學淺,不足以入閣主政。”
孫傳庭是謙讓了,卻沒人響應。
見半晌沒人提出不同意見,隆武帝便以略顯稚嫩的聲音說道:“先帝曾對朕說,他給朕留下了一文一武兩位能臣,可為倚仗,孫愛卿就是先帝口中的文臣!既然諸位大臣都認為孫愛卿可為內閣首輔,這也算是眾望所歸了,孫愛卿你就別再推辭了。”
孫傳庭高舉牙芴,朗聲道:“老臣惶恐。”
孫傳庭嘴裡雖然說著惶恐,可誰都知道他話裡的意思是答應了。
隆武帝欣然道:“內閣首輔就是孫愛卿了,諸位大臣可以再推舉幾位賢臣,與孫愛卿共同主理內閣。”
隆武帝話音方落,孫傳庭便高舉牙芴稟道:“老臣以為,錢大人、呂大人譽滿江南,德才兼備,可為內閣輔臣。”
孫傳庭話音方落,馬士英、史可法的臉色就變了。
對於內閣輔臣的人選,內閣首輔的話無疑是很有分量的,就算是先帝,對於內閣首輔提出的人選也得慎重考慮。今上年歲尚幼,那就更要重視孫傳庭這個內閣首輔的意見了,這事基本上就是孫傳庭說了算。
孫傳庭說讓錢謙益和呂大器進內閣,那差不多就是這兩人了,基本上沒史可法、馬士英什麼事了,兩人雖然心下不滿,可又不好公然提出反對意見,因為他們也是入閣呼聲很高的官員,得避嫌。
高弘圖更是氣得臉色鐵青,當初擁立新君時,他可是和孫傳庭處在同一陣營的,原以為孫傳庭當了內閣首輔,怎麼著也會讓他入閣才是,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孫傳庭居然舉薦了錢謙益和呂大器!
事實上,讓錢謙益和呂大器入閣是王樸和孫傳庭事先商定好了的,因為錢謙益和呂大器有把柄落在王樸手裡,他們得聽王樸的,在內閣就只能當孫傳庭的傳聲筒,這一來就確保了內閣步調的統一,不會在大政方略上出現意見分歧。
內閣班子就這樣定了下來。
馬士英、史可法和高弘圖雖然心下不滿,甚至是憤怒,可他們毫無辦法,因為孫傳庭已經是內閣首輔,而朝中的官員絕大部分又都是東林黨人,就靠他們幾個人反對又能有什麼用呢?就算把自己的意見提出來,也沒人附和,不過是自討沒趣罷了。
新組建的內閣展現了少有的效率,當天下午就把六部堂官和都察院都御史的名單擬定出來了:
禮部尚書:孫傳庭
禮部侍郎:錢謙益、呂大器(按慣例,內閣輔臣必須是禮部尚書或者禮部侍郎)
史部尚書:孫傳庭
兵部尚書:史可法
戶部尚書:高弘圖
刑部尚書:高倬
工部尚書:馬士英
都察院左都御史:劉宗周
都察院右都御史:王鐸
除了擬定六部堂官和都察院都御史的人選,內閣還起草了武將晉升名錄。
左良玉為寧南伯
高傑為興平伯
劉良佐為廣昌伯
劉澤清為東平伯
王樸為靖南侯,提督南直、浙江、福建、湖廣、江西五省軍務,左良玉、高傑、劉良佐、劉澤清皆受其節制。
左良玉部將金聲垣、盧光祖、李國勇、徐勇、郝效忠為總兵
高傑部將李本深、高進庫、李成棟、吳勝兆為總兵
劉良佐部將馬得功、田雄為總兵
劉澤清部將劉孔和、劉洪基、李化鯨為總兵
王樸部將刀疤臉、趙信、唐勝、張和尚、黃得功為總兵
天津衛,義軍大營。
義軍將士全部披麻戴孝,縞素一片,所有的旌旗全部換成了白色,長矛也繫上了白布條,遠遠望去,校場上就像覆蓋了一層冰雪。
紅娘子身披孝衣,頭裹白布,已成白娘子了。
紅娘子身後,李虎、荊茂成高擎一幅白布橫幅,橫幅上是紅娘子用李義三人的鮮血寫成的血書:為夫報仇、誅除闖賊!
迎向閱兵臺下鴉雀無聲的數千義軍將士,紅娘子一掃面對李巖時的哀怨與悽婉,變得殺氣騰騰,明亮嫵媚的大眼睛裡此時卻充滿了刻骨的仇恨,欺霜賽雪的嬌靨上此時卻流出無比堅定的神情。
“闖賊無道,殘害忠良!”紅娘子的聲音還是那樣好聽,可語氣裡卻透出冷冽的殺氣,“這樣的無道昏君不值得我們為他效忠,我紅娘子今天當著三軍將士的面立誓,誓死誅殺闖賊,為亡夫報仇!”
“為大哥報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