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部分(第3/4 頁)
差了,老是頭疼。本想請張機醫治,卻不料張機並不是對這個也擅長。雖然聽說了華陀之名,卻因其總在江南一帶活動而作罷。
***********曹昂還在忙著青州一系列的事務的交接,下一任青州牧是臧洪,這個實際上早就打上曹系烙印的“袁氏門徒”更是跟相處合作多年的曹昂有著深厚交情,有他在,青州可以放心。
中國人,總在是危急的關頭,還會互相傾軋。
比如秦檜,岳飛的大旗在金軍見了就想哭的時候,偏偏他把宋朝給賣了。
又比如蔣委員長,日本入侵中國的時候,他還要“攘外必先安內”。
民族的生存與大權是否在握、尊嚴和生命在某些人的意識中,永遠是不能統一的、不能協調的。
而一些並不是根本的東西往往讓人類迷失,雖然有人後來稱它們是“過眼雲煙”。
袁尚和袁譚就是這樣。
因為韓遂的突然發難,本來以為自己大難臨頭的袁家兩兄弟意外的發現曹軍放緩了進攻的腳步,一個秋天居然只佔領了兩個不疼不癢的小郡而已。
他們因而能在幽州平安的又拖了一年。
於是,意外中的平靜讓他們又開始鬧起來了。
袁尚在范陽,袁譚在右北平,除了象當年袁術即將滅亡時大肆徵壯丁入伍,更是將勾心鬥角重新上升到桌面上來。
先是袁尚要將袁譚逐出幽州,而袁譚依靠公孫家親袁的公孫恭的勢力,成功的保住了自己的地盤。
要不是公孫度過世了,公孫家自己內部也不穩,說不定……
要知道公孫度可是被任命的正式幽州牧!
“佐治!上次我吩咐的事如何了?”
袁譚比原來還是大公子身份時要成熟不少,幽州比不得富庶的冀州,地廣人稀,自然條件更是惡劣,常常可以遇到沙塵暴,連太陽都能被遮住。
原本正方的臉上留下一縷小鬍子,看起來有點男人味了。只是臉龐更瘦了,暫時沒了外來威脅,他已經把重心移到重新對付他弟弟的身上去了。
他本是拉攏了公孫恭,不知道為什麼,他就是對曹家看不順眼,心甘情願的站到自己一邊對付袁尚。可是公孫度死後,公孫恭就忙著和公孫康奪權,根本顧不上幫自己了。
不過就算如此,自己也不見得比佔著范陽的袁尚要差。
袁尚身邊的謀士審配被曹軍殺了,逢紀被自己殺了,而自己還有郭圖和辛評兩人出謀劃策!
加上背後的公孫家,現在只要面對袁尚一個敵人而已!
想想自己當初那位驕傲的弟弟,要同時面對自己和曹操,現在肯定是頭疼不已吧!
辛評行了一禮道:“主公,烏桓人已經答應,如果事急,定來相助!只是……”
“只是什麼?儘管說,不要吞吞吐吐的!”
袁譚有些不悅的道。
“烏桓人只同意收留我們或者出兵攻曹,卻不願意助我軍攻三公子。他們單于蹋頓說,袁氏對他們有大恩,因此不準備我們的家事……”
“媽的!”袁譚一聽火氣便上來了,家事,真的是家事嗎?
如果有烏桓人這隻精兵的幫助,袁尚便在幽州混不下去了。可是他們偏偏選擇不和,難道不看好自己嗎?
第三百二十三節
第三百二十三節高句麗人的偷襲原本比較明朗的幽州局勢因為遼東的大權歸屬問題而變得有些迷離起來。公孫康是比較有眼光的,他自始自終選擇和曹家站在一起,而那個公孫恭,則是袁氏的堅定擁護者……
就象很多人都比較支援05年超女中的張靚影一樣,但還是有人支援李宇春,雖然讓人很摸不著頭腦……
張鋒則是估摸著,公孫恭是因為公孫康選擇了曹軍,而自己為了奪權,不得不跟他站在對立的立場而選擇袁家吧,否則就算是一個雙眼失明的人也知道袁家很可能就剩下一個年頭的命存在在地圖上了……
公孫恭已經沒了選擇,必須要跟公孫康作對,否則遼東就是公孫康的天下了。
袁家在幽州的根基遠沒有冀州的深厚,加上幽州地廣人稀,也是一個多戰之地,加上與異族接壤,這裡並不是一塊休養生息的好地方。
以曹軍現在目前的實力,吞下幽州並不是件難事,問題就是以袁尚色厲內荏的性格,必然會投靠烏桓,那又將有一場行軍艱難的奔襲戰。
而張大官人的個性,就是能躺著就不坐著,能坐著就不站著……
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