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第1/4 頁)
飛並不共處同一陣地,袁世凱也不禁為這場勝利大聲喝彩。
身為北洋軍領,清末民初新軍元勳,袁世凱當然明白日本對中國的野心。並且在借重日本的同時,也處處限制日本在中國地展。歷史上日本出兵山東時,袁世凱也曾考慮過出兵。只是實力的制約和儲存武裝的心思,最終只是在外交上個照會,宣告取消戰區,請撤退英、日軍隊。
可自從華飛在海上取得大捷後,陸上激戰也互有勝負。全國在輿論地造勢下,掀起空前的抗戰熱潮。有人甚至捐出全部家產,隻身投軍,為得就是上得山東前線,抗擊日軍,保衛國土,捍衛國家主權尊嚴。
全國上下湧起的投軍熱潮,不僅使得新軍第四軍第五軍迅速滿招,還有大量的外地青年趕來,踴躍請求加入國防軍。自治區內地工人們加班加點,省吃儉用,把節省下來的工資,全部拿出來捐助軍資。
學生們掀起一陣陣遊行示威,抗議中央政府置身事外,聲援自治區國防軍的正義勇敢行為。北京的遊行雖然幾經鎮壓,但此刻再也按捺不住,轟然爆了一次又一次的抗議遊行。學生,工人,商人,甚至普通的市民都走上街頭,要求中央政府立即對日宣戰,出兵山東戰場。
國立北京大學,清華學校等高校地學子們,對中央政府大為失望。高聲喊出,區區地方自治政府,為了國家的尊嚴,都義無反顧地出兵。堂堂中央政府,竟然保持沉默,如同不存在一般。到底誰才是國家大總統,到底誰才能為國家謀取利益?
這樣的質問不可謂不振聾,
些誅心了。即使是袁世凱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此+去了。
十二月六日,袁世凱中央政府布最後通牒,正式通告取消戰區,限令英日軍隊三日內撤出山東,否則一切後果自負。
袁世凱地通牒,不僅讓英國人大為意外,日本人也極為意外。雖然他們不懼袁世凱對日宣戰,但在山東戰場陷入僵局後,袁世凱再對他們對立的話,許多從中國地原材料進口,將全面中斷,使得原本就因南海海路受阻的日本,更是雪上加霜。
更重要的是,如果袁世凱手上的北洋軍出兵旅大,將會直接危及日本在東北的利益,甚至危及日本在朝鮮的利益。要知道北洋軍可是中國國內僅次於自治區國防軍力量的新式軍隊啊。
十二月九日,英國最終通告答覆,立即撤出山東戰區,不武裝干涉山東事宜。但其與德國乃是交戰國,所以海軍依舊維持對青島的威懾封鎖,並同時略盡英日同盟的義務。
日本對袁世凱的警告置若罔聞,不但不從山東撤兵,還倒過來警告袁世凱不要輕舉妄動,以免擴大戰爭態勢。同時公開第三波增兵計劃,國內也迅速召集預備役,招募新兵開始訓練。另外駐紮在朝鮮的日本軍隊,也強行徵集組建一支五萬人的偽軍,增援遼東,對京畿構成威脅。
午時,袁世凱以中華民國大總統的身份,公開正式宣佈對日宣戰。同時命令北洋第一軍,第二軍鎮守京畿。第三軍第四軍進駐葫蘆島,錦州一線,對旅大及遼東的日軍進行牽制。
至於一直徘徊在山東邊境的第五軍第六軍,則立即進入山東,尋機作戰。
同時任命華飛為山東戰場聯軍總司令,統管山東地面一切軍馬,對日作戰。
袁世凱的宣戰宣告,立即在京畿等地掀起一陣又一陣地歡呼,有人甚至激動地大喊萬歲起來。只有冷靜的人們現,袁世凱雖然了一個宣戰宣告,但幾乎沒有做多大的戰爭態勢。就連進入山東地面的北洋軍隊,也一直沒有開赴前線,躲在國防軍第二軍的背後,一副伺機而動的態勢。
十二月的季節,已是深冬時節。西伯利亞吹來的寒流,使得氣溫急速下降,大量保暖衣物從自治區運抵山東前線。一場大學後,雙方地交戰都暫時停歇,皚皚白雪覆蓋住所有的硝煙與瘡痍的戰場,讓這前一刻還槍炮聲震天的戰場,頓時如人間仙境一般,那般的安詳美麗。
雖然山東並不是極北地區,但今年地寒流還是非常強大的。許多來自南方計程車兵們一時間難以適應這種氣候,加上戰壕地環境,可算有些糟糕,不少的人相繼病倒。
病人加上傷病員,輕傷的戰士卻又不願離開前線,回到後方。即使南京軍醫學院的新學員及護士們全部上陣,醫療人員也嚴重不足。
收到此種狀況地華飛大急,戰士們不能在戰場上燃盡自己的能量,卻病倒在無人照料的醫床上,這即使在華飛看來,也是難以忍受的。
他一方面命令參謀部在自治區內徵集中西醫生,為軍人臨時服役。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