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部分(第2/4 頁)
“無論今天的結果是什麼,我都不後悔我所做出的嘗試,因為我至少可以告訴自己,我努力過,我為中國,日本的普通國民,我為中日和解,為世界和平努力過。對於中國來說,我們並非不願意接受失敗,我們只是不能接受我們的主權被侵犯而對方卻對此視若無睹,不願聆聽我們的聲音!”
“我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身為一名中國軍人,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令我們不得不在一切努力和可能破滅後,做出我們必須付出的行動!我不願下達通牒時間。但是如果談判依然無望,我們將不得不採取最後的手段來捍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
“我們依然保留最後的希望,但是我們必須行動起來,因為這是身為軍人的職責和使命!”
華飛的話在現場引起軒然大*,這等同於是再次對日宣戰的回答令記者們的心情瞬間飆到最巔峰的狀態。搭在現場的無線電波把華飛的講話透過無線電傳輸出去,全國各地的廣播很快傳來播音員一字不差的轉述。這種類似於現場直播的實時廣播,可謂是線上直播的雛形了。
此刻,不管是放假在家的工人,還是學校裡的學生,抑或是路上的行人,茶館裡的顧客,每個人都在屏息不語,聆聽廣播裡的一字一句。當華飛的話說完,許多地方都傳來轟天的歡呼聲。無數的青年學生們喜極而泣,不少人把臂高呼,我就說大總統並不是畏懼了,我就說大總統永遠無所畏懼。原來大總統談判的初衷,竟然還是為了國民,為了減少國防軍戰士的犧牲啊。
不管之前的無數‘憤青’們對華飛抱有怎麼樣的指責,當他們聽完這個廣播後,他們的立場完全改變。無論華飛的談判獲取了什麼樣的結果,至少這個談判的初衷,是那樣的貼心,那樣的充滿人情關懷味。
而這番冠冕堂皇的回答,不論是出於真情,還是因為政治的需要,都迅速達到把談判失敗的責任轉移給日本,甚至把隨後可能爆發的戰爭責任推給日本。華飛談判的目的不再是為了喘口氣,不再是為了整頓軍隊。而是為了世界和平,為了東亞國家之間的和睦相處,完全在道義上,佔據道德的制高點。
當聽完這番回答後,許多在野黨的領導者們紛紛嘆氣了。這些天來,他們憋足勁了在全國各地拉選票。而藉由政府在對日問題上的退縮和軟讓,他們得到了不少青年人的支援,形勢一片大好。可當華飛的這個講話隨著廣播和報紙大面積宣傳開來後,可以預見,他們之前的一切努力,大都將要白費了。
當這番講話傳到國外後,國外的時事評論員分析說,南京中央政府在談判破裂後突然改變立場,既有對日本政府失望的因素,也有國內選舉在即,政府為了國內年輕人的選票,而不得不重新作出強硬姿態,博取選票的意圖。
在新聞釋出會的現場,記者們的熱情似乎絲毫沒有影響到華飛的情緒,他一連回答數名記者關於日本的提問,答案几乎都大同小異。感覺靈敏的記者們迅速轉變話題,一名國內民辦報紙的記者提問道,“尊敬的總統先生。我想請問政府在此刻突然轉變對日立場,是否與國內的選舉有關?也就是說,包括航母的突然曝光,中日談判的破裂,乃至召回談判代表團,是否都是政府早就作出的計劃!”
這個問題一出,原本還有些嘈雜的現場頓時鴉雀無聲。那些漢文不熟悉的外國記者小聲地從翻譯那裡獲得問題,繼而紛紛訝異地看向主席臺上的華飛。那些國內大小報紙的記者們,更是早就擺開陣勢,一臉期待。
華飛看了那名記者一眼,輕輕笑了笑。不得不說。這個記者提出的這個問題倒也並不突兀。早在自治區時代,人們就對華飛的精準預言感到非常稱奇,對華飛的戰略眼光簡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這不僅是普通的百姓,乃至當今的中央政府,國防軍軍隊中,都深有體會。
民間還曾掀起關於誰是安童的爭論,但是安童的真身一直未曾露面,於是就有人猜測,安童可能為華飛的化名。因為不管是華飛還是安童,他們在針對某件事上的判斷那可是準確的可怕。
華飛也察覺到民間的這種爭論,不過隨著歷史開始改變,加之他對歷史細節的預言依賴度的降低,華飛近年來幾乎不再對任何事件進行可能的判斷。即使有需要,他也是暗地裡悄無聲息地佈局,很少公開說出來。但即使如此,在中日談判的這件事情上,佈局的痕跡還是非常的明顯,也就難怪有記者會懷疑起,這是否與大選有關了。
不得不說這的確是一個局,而且航母的曝光也是有意識的行為,但是這和華飛的‘預言’已經不再是一個性質,並且也不是為了選舉而佈下的計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