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部分(第1/4 頁)
東北戰爭爆發同時,臺灣軍也同時發動對日軍控制下的外圍縣城的攻勢。令日軍被真縮小防禦圈,龜縮到退無可退的地步。
1咕年6月引日,佔據絕對兵力優勢的國防軍,兵分二路,對臺灣最後的日本發動“肅清攻勢”一路以三十一軍九十三師為主力,加上二個師的華僑志願兵團,從臺灣本島東部地區進軍,攻打宜蘭和基隆市。
另一路以九十一師,九十二師為主力。加上二個師的預備役,從臺灣本島西部,對新竹,桃園,尤其是日軍的大本營臺北發動總攻。
二路大軍,一路主攻基隆,一路主攻臺北,讓日軍兩城互為犄角的戰術完全失效。這不僅是建立在國防軍兵力佔據絕對優勢,又藉著東北戰爭大捷的東風,士氣如虹,攻城拔寨。而日本陸軍在失去海軍的支援下。完全變得孤立無援。戰爭進展出乎意料的順利,等到黃昏時分國防軍打到基隆港,卻發現整個基隆只有數千未來得及登船撤退的日軍外。大多數日軍竟然連抵抗也放棄了,直接乘船撤回本島。
臺灣之戰歷時謀戈1多年,以一個無比慘烈的登陸大戰開始,最後輕鬆完美收尾。臺灣收復,在從甲午戰爭分裂出去的三十多年後,在經過無數臺灣人的鮮血抵抗與國防軍的英勇戰鬥後,迴歸祖國的懷抱。
臺灣。我的孩子,你終於回家了!
327 東北大決戰(一)
灣成功收回,並非這最後一場決戰之功。從最初與維,小”一使用潛艇對臺灣進行封鎖,讓日本佔據臺灣,穩定南下生命航線的政策大受挫折。日本人在那次之後明白一個道理,那即是如果不能穩定加強在臺灣的軍力,如果不能讓中國俯首稱臣,那麼日本永遠沒有所謂的南下安全戰略。
所以日本政府在這之後產生兩種分歧,一種是維持與中國的良好關係,保障現有的安全通道利益,並開闢新的利益空間。這種戰略詳分北上和東進二種。也就是說,在中國國家力量和軍力的增長變化後,尤其是中國與日本的數次戰爭,令日本絲毫沒有佔得好處,使得日本的國家戰略出現了新的方向,倒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另一種則是加強臺灣的統治,採用大陸架進軍戰略,遏制中國的崛起,全面與中國爭奪東亞的霸權,讓日本成為,且只能成為東亞唯一的強權。地緣政治,特別是歐洲英法德三強並立的局面,讓日本人看見,臥虎之塌,不容他人酣睡。加之日本激進鷹派一直在日本佔據主導力量,所以後來日本與中國的關係,就是相互遏制,彼此競爭,並夾雜了一系列的戰爭。
後來中國的入臺游擊戰,與日本在海上的數次交鋒,乃至後來的臺灣登陸戰以及現如今的臺灣決戰,東北大戰,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從多年前就開始,並延續至今的國家戰略方向的結果。
在這長達十數年的競爭中,中國一開始是完全佔據被動的,但是華飛及其領導下的政權。透過一系列政治,外交,經濟,軍事上的多重連續打擊和遏制,兼之中國的數次戰爭佔據天時,地利人和之便,利用軍事上的不對稱優勢。給予日本軍隊沉重的打擊與削弱。隨著中國國家國力的不斷增長,工業實力與日本的差距被逐漸的縮小小,走到今天,彼此雖然在某些方面還有些差距,但是從整體國力來說。中國與日本之間,已經不像最初那般遙不可及了。
所以,臺灣之決戰,完全就是日本政府完全放棄,中國一系列戰略佈局的必然結果。不過臺灣決戰如此順利,卻讓總指揮部內的眾多軍事參謀們一致認為。日本在軍事對抗上的決心已經動搖,現在需要的就是壓垮他們信心的最後一根稻草。只要東北的決戰給予東北日軍予重創,甚至不需要重創日軍,只需讓他們明白,他們沒有絲毫反敗為勝的機會,那麼日本政府必然會立即妥協,主動派出談判團,進行停戰談判。
華飛也非常同意這個觀點,世門的總指揮部之所以設在三河秘密地下指揮中心,不僅走出於安全上的考慮,也是在於可以避免那些外國領事公使,甚至是國內民主人士的干擾。
速戰速決,不僅在於國防軍軍費已經非常吃緊,還在於如果戰爭拖下去,不僅會影響到國家的經濟,甚至於北方還會出現新的波瀾。要知道,如今的國防軍幾乎把三分之二的主要兵力,都集中在東北一地。總指參謀團迅速計算制定決戰計劃,最終把總決戰的日期提前二天,並交由華飛親筆批准。
1咕年7月5日。再過5天。全國的初次議員大選就要分時在全國各地依次舉行。雖然華飛不會參加議員的競選,但是身為當前中國第一大黨復興黨的黨魁。華飛必須要為復興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