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部分(第1/4 頁)
此時此刻,他們忘記了鴉片,忘記了圓明園,忘記了八國聯軍進中國時的燒殺搶掠。忘記了一戰後,他們對於中國的哀求,忘記了1918大流感時,中國對於西方的援助,忘記了他們曾經稱呼華飛為救世主的歲月,忘記了他們與中國的軍隊在俄國的土地上並肩作戰的昨日。
從救世主到魔鬼,這是一封德國新聞報紙的評論,這位德國記者毫不掩飾他對於英法等國的諷刺和蔑視。坦言在彬彬有禮的紳士外表下,掩飾的全是強盜般赤裸裸的慾望。這名德國記者說,在自詡為文明的西方社會,是一群批著文明外衣,虛偽貪婪的野獸。而真正文明的社會,卻是有著悠久歷史文明的東方古國。那些自詡為文明的紳士們,翻翻你們的史書,在人家五千年的歷史前,你們除了粗魯,無知,虛偽,蠻橫外,還能留下什麼?
德國與中國的關係歷來緊密,雖然後來因為中國對德宣戰而一度中斷這種發展關係,但是當時在中的德國人都受到了極為善意的優待。許多德國人至今認為,中國對德宣戰不能怪中國政府,而是因為把罪責歸咎於英法等國的壓迫。中國國力弱小,且又在日本國家的現實威脅下,這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就似德國最終選擇無奈的投降一般。
這種論調在德國極為盛行,尤其是當戰後德國經濟陷入水深火熱之際,中國政府宣佈免除德國對中國的全面戰爭賠款,並且還提出一筆鉅額的經濟工業合作計劃。不僅令德國的魏瑪政府感激涕零,也博取了德國民眾的極大好感。令德國成為如今在國際上中國堅實的支持者,這不得不說這個令人感嘆的局面。只是可惜的是,如今的德國國際地位非常低,幫不了中國多大的忙。
國際上德國幫不上多少忙,這讓德國人感到無比的歉疚。於是類似於上面的這些評論在德國各地開花,忠實的德國人不知道如何報答中國朋友的幫助,只能用這種方法表達著他們的心願。
而這位德國記者的尖銳評論並沒有在英法等國引起太多的轉載。唯有美國國內的報紙,有不少通訊社進行了轉載。同時還有不少美國民眾也刊發了他們特有的絕對中立的客觀評論。
然而無論國外的評論如何,至少在澳門事件上,中國新生的臨時中央再一次取得了巨大的民望,尤其是在國外的華人世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又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回國返鄉高潮。許多南洋乃至美國的工商企業家紛紛回國投資實業,成為新生中國外資的最大來源,並第一次超過進入的洋人資本,這倒是華飛所料未及的。
澳門事件的最大好處就是向世界各國第一次嚴正地宣告了新的中國政府在外交上的立場,華飛並不打算觸動所有各國的在華利益,但是你們要留在中國經商賺錢,就必須遵守新的規則。有些底線是絕對不能觸碰的,你們誰要是觸碰了,那麼不好意思,就別怪我們不講情面了。
雖然各國的反應非常快,隨後紛紛釋出了在此事件上他們的抗議和不滿。但是一個現實就是,無論是哪國,尤其是英法等國日後在中國的行為就要有所顧忌了。他們抗議是發了,但那也僅僅是情面上不得不發而已。如今他們真的採取行動,向當初聯合八國軍力再次進攻中國,別說實力上不允許,如今的中國,可不是昔日的清政府了。萬一把那個琢磨不透的年輕總統惹惱了,一併把上海的租界給你收回來,你英法等國還不照樣瞪大著雙眼,能採取什麼辦法?
英法可不是在杞人憂天,當初中國公警數次進入上海的租界抓人。如果不是顧忌著什麼,恐怕他們早就似今天一般,把軍隊直接開進上海的公共租界,哪裡還會與你多言。
華盛頓關於澳門的談判不得不中止,早在中國軍隊進攻澳門前三個小時,中國的談判團就立即宣佈中止一切談判活動。當時各國就意識到事情有變,果然天一亮(美國時間),東方的香港就傳來電報,澳門被攻佔。
留給葡萄牙政府的選擇並不多了,要麼接受既有事實,與中國進行善後談判,把那些被俘的葡國人贖回來。或許還能搗鼓二個小錢,撐撐末日帝國的臉面。要麼用武力解決問題,出兵澳門,洗刷恥辱,教訓不知好歹的中國人。
但是這看似是多項選擇的選擇題,實則留給葡萄牙人的選擇,只有一個,那就是接受。如今對於英法這樣的強國來說,讓他們出兵中國,他們都會猶豫再三,別提葡萄牙這個區區小國了。
另外還有一點極為重要,那就是葡萄牙的鄰國西班牙的態度。雖然西方各國對於中國大都抱著批判的態度。但是整個西班牙國家可是受中國恩怨最多。現今還有許多中國的中醫留在西班牙,並且讓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