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頁)
配合收繳槍支的法令,各地的保衛團紛紛展開清查。同時駐守在合肥三河一線的主力新軍也開始動作起來。大力征繳境內所有的土匪湖匪勢力,讓他們在廬州境內無法存身。經過此次集中治理,整個廬州府境內,治安為之一清。這樣做,( )既消除了上次戰鬥散在各地的散丁遊勇的危害,又減去了隨後進行土地徵收統計時所面臨的壓力和障礙。
當然,為了照顧安撫那些鄉紳豪族的心理底線和情緒,華飛還規定,私人為了自身的安全,可以擁有武裝保鏢護衛。不過既要向軍政府申請備案,還只准使用短槍,並在人數上作出一定的限制。
如若需要離開廬州府,考慮外地盜匪橫行,個人可向軍政府申請,臨時租用若干數量的長槍,以保安全。
P:最近心情有些低落,加上土地問題糾結,嚴重影響更新,我只好縮了幾個評論,抱歉~
48 前路漫漫
“哎,你聽說了嗎?廬州府華軍長正在實現土地改革呢。據說把許多大地主土豪的土地,全部贖買回去,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啊!”
“怎麼不是真的?報紙上都說了。而且前些天我家小舅子過來說,他們家每人都分到四五畝地呢。每年每畝只要繳納幾十斤穀子,就什麼也不用管了!而且等有錢了,慢慢還完土地的贖買金,這些地就是他們自己的了。”
“對啊對啊,我也聽說了。據說許多大地主家拒絕贖買土地,還組織武裝叛亂,被華軍長殺了好多人呢!”
“殺的好,殺的好啊,不知道華軍長什麼時候來我們這裡殺殺人,也給我們分上幾畝土地啊!”
不提廬州府周圍州縣農民的反應,只說華飛的土改法案,幾乎一經推出,就受到境內普通農民的一致擁護。這些樸實的農民可不管你是不是革命黨人,也不管你是不是愣子,殺了多少人。他們只知道,你華軍長施行的這個土改法案,大家都得到了好處。他們只知道,這個華軍長是個好人,是個好官!
那些中富農及小地主雖然不像無地農戶那般熱情,但畢竟他們也沒啥損失。只是這樣一來,長短工的代價將要高上許多了。不過相對於馬家等世家的慘狀,大部分小地主和富農們都很慶幸,也很知足了。
在土改計劃緩慢有秩序推行的同時,由於這次‘打土豪’獲得大量的意外橫財,使得華飛終於有財力和武器增編他計劃已久的擴軍計劃。
三個團三千人的主力新軍基本未變動,只待史密斯的武器一到,就立即完全裝備制式化。四個團的保衛軍擴增為六個團的規模,原有四個團依舊駐守各州縣,協助地方維護治安穩定。擴增的二個團保衛軍,嚴格訓練後,駐守合肥,以為後備機動力量。
為了更好地管理那些沒有繳納保釋金的俘虜,華飛把他們編為建設兵團,共計五千餘人,分為二個團的規模,主要負責廬州府境內公路和水利的建設與修繕。建設兵團的俘虜,僅提供食宿和微薄的薪俸。只有在勞役期結束後,依舊願意留下來的人,才能享受等同工種的工資水平。功績突出者,還有可能擔任建設兵團軍官。
許多大土豪鄉紳在收完土地債券,賣掉手上剩下的土地後,紛紛舉家遷離廬州府。這個地方不敢呆下去了,那個華愣子,實在太野蠻血腥了,沒有安全感啊。只有少數的大家望族,由於舉遷不便,只是靜靜地等待著什麼。真正在土改法案推行後,把閒置資金投向工商業的人,目前還屈指可數。
讓華飛極為意想不到的是,許多舉遷的鄉紳可能對那土地債券毫無信心,竟然自發地在合肥等地開始私下交易。由於大多數人都是報以絕望的心態,除了極少數投機分子願意購買,幾乎沒有買家願意拿錢購買那跟廢紙並無二樣的所謂的土地債券。
這就直接導致土地債券的價值大幅度縮水,價格低到華飛都不敢相信。獲悉此訊息後,華飛立即就行動起來。一邊派出人小心地低價收購土地債券,一邊在合肥等地設立債券交易所,把這種交易公開集中化,從而加快他的收購速度。
就在一切變革有條不紊,漸進式地逐步施行時,莫海宇和曹原從德國趕回,他們帶回的訊息並不樂觀。據說那些兵工廠一開始對華飛的招標很感興趣,態度也非常積極。不敢隨後不知發生了什麼變動,各家雖然依舊維持著表面上的禮儀,但參與競標的熱情,顯然冷卻,甚至開始敷衍曹原他們。
“華軍長,你如果需要槍支,我家在上海還有些門路,至少可以為你弄來一千支最新的毛瑟步槍。你幹嘛大費周折,跑去德國求建什麼兵工廠呢?”莫海宇對此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