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部分(第3/4 頁)
厚澤三百多年的故宋,大漢畢竟是一個新生政權,儘管施行了種種招攬民心的政策,但難免有部分群眾心存疑慮。
這下可好了,自打報紙上公開鄧光薦要把江北割給蒙元,大漢帝國在北方的支援率嗖嗖的往上竄,那些存著個正朔之別、春秋之義的腐儒,還有各種心懷疑慮的人,原本對大漢的信心還不是那麼堅定,一見了鄧光薦的陰謀,頓時變成了大漢的死忠。
畢竟,哪怕是白痴也不願意回到蒙元鐵蹄之下,去受二遍苦,遭二道罪。
江浙總督文天祥的心情則有些說不出來的感覺,作為故宋、大漢兩朝大臣,他很不希望宋室的名譽被敗壞,不過得知詳情之後,他還是去請老友陸秀夫寫了事情經過說明登在報紙上——至少要說清楚,這些事情是鄧光薦一手策劃,而顯皇帝早已成了個連漢語都聽不懂的小喇嘛,完全是他們的傀儡,而楊太后、趙昺則是完完全全的犧牲品,在鄧光薦的暗殺黑名單上,他們的位置緊接著楚風。
這樣,大宋還是保住了清名,宋,只是無能,敗於蒙元鐵蹄,守不住這江山,卻不是要出賣燕雲的兒皇帝石敬唐、賣身事敵的劉豫張邦昌。
也許這是我替大宋做的最後一件事吧!不負故宋不負漢,這是文天祥做人的準則,而楚風對宋室遺屬的寬宏大量,顯然沒讓他失望。
“要不要,老臣和張世傑也各寫一篇文字,刊在報紙上,以正視聽?”文天祥試探著問。
文天祥、張世傑和陸秀夫是世人公認的三大忠臣,這樣做無疑能進一步更加說服力,但不像陸秀夫終身不出仕為官,文天祥和張世傑還在大漢朝中任職,難免被某些心胸狹隘的人認為是“詆譭故友(鄧光薦)”、“阿諛事主”,於他們本人的清名卻有些妨礙。
楚風微笑著搖了搖頭,他從來不勉強臣下做違心的事,無疑,文天祥不惜自汙,一則替故宋洗刷汙名,說明趙昺、趙顯以及所有宗室都沒有參與此事,純系鄧光薦陰謀策劃,二來也要擺明大漢得國之正、天命所歸,連故宋大忠臣都做了大漢帝國的朝臣。
不負故宋不負漢,好一個磊落風骨的文天祥!若是那些有了新皇,就把故主詆譭成臭狗屎的軟骨頭,我楚風才瞧他不起呢!
不過,楚風並沒有這個打算,他已有了更好的辦法,完成民心的徹底轉移。
“李鶴軒,那位倒黴摧的吐蕃僧,可曾死了?他盜走的故宋歷代皇帝遺骸和隨葬寶物,追回來了嗎?”
此次破獲大案,全滿追回所有遺骸、寶物,李鶴軒高興得心花兒都開了,但在楚風面前,這位令大漢所有敵人膽寒的煞神,從來都是謙遜到了極點:“賴皇上洪福,遺骸和寶物都追回來了,那吐蕃僧楊璉真珈嘛,已動過了二十三般大刑,不過皇上沒叫他死,他怎麼敢死呢?”
楚風哈哈一笑,這馬屁拍的,我又不是閻王爺,楊璉真珈死不死管我何事?
殊不知李鶴軒已有了“活閻羅”的煞名,如此論起來,他的主人、大漢皇帝楚風,算作閻王爺還小了點,至少得是地藏王菩薩!
“文大人,臨安皇陵裡埋著的南宋歷代皇帝,雖然於我華夏沒什麼大功勞,也比不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不過終歸是我中華天朝的歷任天子,他們陵墓被毀,也叫咱們這個民族臉上無光。既然這次尋回了故宋皇帝的骸骨,就得重新安葬才是,您公務繁忙,只怕抽不出什麼時間,不如讓陸秀夫負責整修宋皇陵墓,重新安葬骸骨,到時候讓您主持落葬,讓趙昺、趙顯等故宋宗室前來觀禮。”
楚風說著就笑眯眯的問道:“陸秀夫聲言不替我大漢出仕做官,可這整修故宋皇陵,他總不會推脫吧!”
“不會,萬萬不會!”文天祥已是喜形於色,從故宋左丞相到大漢帝國的江浙總督,雖然是順天應人,深受傳統儒門薰陶的內心卻總覺得有些兒虧負故宋,如今若是能令被楊璉真珈盜走的歷代宋皇屍骨重新安葬,那就算對故主盡忠盡職,真的到“蓋棺定論”啦!
李鶴軒則和法華同時一豎大拇指,用剛剛能讓楚風聽見的聲音,“小聲”嘖嘖讚歎道:“皇上,英明啊!蒙元盜掘宋皇陵,我大漢皇帝卻讓被盜骸骨重新入土為安,這一正一反,天下人心還不盡歸我大漢?”
楚風又好氣又好笑,啐了口道:“兩個兔崽子,別拍馬屁啦!文總督,我已通知了侯德富、趙筠、鄭思肖他們,待會兒咱們好好商議一下,怎麼處置西南各土司,吐蕃十三萬戶。”
“處置兩個字,好大的氣魄,有宋一朝都施行羈縻制度,懷柔為主,皇上卻覷得吐蕃十三萬戶如泥豬瓦犬!”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