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部分(第3/4 頁)
城後來居上,更比泉州要大,待到了臨安,才知道這座城市更為華美壯觀。
對,琉球固然有海東勝景,婆娑的椰子樹、大張如傘蓋的棕櫚四季常青。琉球海峽的潮水翻波湧浪,四方商旅往來如織,工廠工人、開荒農夫絡繹不絕,但和臨安的美比起來,畢竟少了那麼幾分歷史積澱。
杭州灣上吹來西太平洋上的暖風,冬天的臨安並不比琉球冷多少,這裡有西湖的美景,雷峰夕照和蘇堤曉月,有建築精美而富有東方神韻的故宋皇宮博物院,更有埋葬嶽武穆三十功名塵與土,後則一代名臣陳文龍殉節的棲霞山嶽王廟……
和琉球商貿面向南洋和印度洋,番商多為灰綠色眼珠的波斯人、斷髮紋身黑面板的南洋人、裹著頭巾每天做禮拜的大食人不同,臨安是中華-東瀛-高麗三角貿易的中心,於老根和老伴,還有翠翠好奇的打量著街面上來來往往的商客:
有梳著沖天炮的倭人,踩著木頭鞋子嘩啦嘩啦響,也不知大冬天的他們腳趾頭會不會凍掉,濃妝豔抹的倭國女人個子小小的還不到中華人肩膀高,臉上塗得慘白,乍一看還以為白日裡見了活鬼。不管男女,見了大漢公民就把腰兒呵得彎彎的,腦袋快垂到地下去了。
但要是以為他們老實,就有老輩人告誡子侄:別看這些倭人現在伏伏帖帖裝孫子,那是被大漢滅了國,如今的倭國王足利氏是大漢的臣屬,他們才如此伏低做小,要知道換了故宋末年,這些倭人可是提著把倭刀到處亂撞,有事沒事就拔刀嚇唬人的!
長著大餅子臉的高麗人,眯著個成了細縫的眼睛,探頭探腦的走過,總叫人覺得他們有些兒賊眉鼠眼,每到一處店鋪都成為掌櫃、夥計嚴防死守的物件,特別是肉鋪更要加倍小心,誰叫高麗棒子窮的慌,什麼牛肉啊排骨啊五花肉啊在他們眼裡都是寶貝,冷不防就要偷走一塊咧!
臨安,這座馬可。波羅筆下“宛如天堂般輝煌燦爛,美麗以致無法用語言形容”的城市,早在數百年前就是宋、高麗、東瀛三角貿易的中心,如今大漢帝國成為東方各國的宗主,他們更是抱著三分朝聖、七分敬畏的心情,到這裡來感受中央天朝的繁華與強盛。
當然也有些宵小鼠輩,到這裡來渾水摸魚,當然,大漢警察的皮鞭和警棍,會給他們留下難忘的紀念,保百姓們安居樂業。
這不,於小四一家人正在綢緞鋪子裡看綢子,於老根正在咧咧:“咳咳,老了,這些年拼死拼活做田,這累得半截身子埋進了土,就得把後事準備好嘛。老大替你爹你母親我做了兩口退光漆的柏木棺材,老2一家用大理石打了墓碑,老三呢出錢做法事,俗話說忠孝不能兩全,你小四在外替咱們皇上打天下,到時候也不知能不能回來送終……現在給爹扯幾匹綢子做身壽衣吧,也算盡了孝。”
老伴笑著把他肩膀一拍,笑得滿臉皺紋都開了:“嗨,你個老東西,還要穿綢子壽衣,也不撒泡尿照照鏡子!本來就是個泥腿子,愣要裝老員外!小四,別理他,你爹命賤,長著呢!什麼死啊活的,都是老糊塗了瞎咧咧。”
於小四心頭一陣酸楚,娘是寬慰兒子呢!爹老了,當年領著兒子們一口氣開出百五十畝大田,現而今兩鬢斑白、脖子上青筋暴起,腰也彎了背也駝了,只怕剩下的日子確實不會太多了。
在家時,於小四隻覺得爹趕著兒子們開大田,比地主監押長工做活路還要狠三分,那陣多討厭他哩!可離家久了才知道父母那一份牽掛,給四個兒子蓋屋、娶媳婦成家、送大哥二哥的孩子上學唸書,爹孃做這麼多,哪有一件是為了自己?不都是替兒孫勞碌嗎?
於小四握著於老根的手,一時有些哽咽:“爹……”
第522章 八千里路雲和月
“好好的,這哭啥呢?”於老根早已衰老。臉上斧削刀劈的皺紋越發深了,只有眼睛中的神采分外光亮:“亂世中,你老子活了將近六十歲,本來一畝地都沒有的窮光蛋,託大漢皇帝的福,在琉球有了一百五十畝肥得流油的大田留給兒孫,這輩子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就叫我現在死了,臉上也是帶著笑哩!”
脾氣又臭又硬的於老根,難得的流露出幾分慈愛,摸了摸小兒子頭頂毛茸茸的漢軍短髮,臉色一正:“爹以前糊塗,現在可明白了,咱們能有今天的好日子,都是大漢皇帝和朝廷給的,小四你在戰場上,可不許給爹丟臉!”
“孩兒記住了!”於小四用力點了點頭。
呀!翠翠突然驚叫起來。
怎麼回事?
只見一個穿著敞胸露懷的袍子,踏著雙木屐,腦袋四面頭髮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