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部分(第3/4 頁)
下一個,怯薛軍千人隊僅剩的二十多名武士,像一群撲火的飛蛾撞向了漢軍密密麻麻的刺刀叢中,他們運氣好的,能把彎刀砸到漢軍的盔甲上,運氣好到極點的,能在刺刀叢中闖出個小小的缺口,把大汗彎刀抹上漢軍沒有防護的脖子,但更多的人,還來不及反應就被五柄、十柄或者更多的刺刀戳成了一團爛肉。方才成功斬殺一兩名漢軍士兵的武士,同樣逃脫不了這樣的下場,他們甚至還來不及把沾滿戰士鮮血的大汗彎刀再次舉起,就被前後左右無數的刺刀捅了個透心涼。
當天晚上,出身文士家庭,在四川山河殘破之際毅然入伍殺敵的王立,在自己的日記薄上充滿激情的寫道:“在多山地區,在有河流的複雜地形上,任何蒙古精兵——即使是天下無敵的怯薛親軍,也絕對不是漢軍的對手。漢軍的火器,大炮、步槍和手榴彈覆蓋了從一千步到五十步的整個衝鋒距離,即使僥倖能成為鑽過死亡火網的漏網之魚,他們的敵人還要面對一道由鋼甲、刺刀和無畏勇氣組成的鋼鐵長城。”
漢軍是所向無敵的,大漢皇帝在釣魚城危在旦夕的時候揮兵北上,擊潰了漢奸鞏昌軍,殺掉了四川軍民的死對頭汪良臣,以漢軍的戰鬥力而言,將來必定要和蒙元逐鹿中原,作文明和野蠻的最終決戰,這些不問可知。
然而,釣魚城軍民在這個過程中,如何自處呢?現在,王立思考的問題,不僅僅是漢軍的強悍、皇帝楚風的英明神武,更多的,則是釣魚城軍民的前途。
昨天晚上,漢軍已經開始開拔入城,他們對百姓秋毫無犯,軍紀好到了極點,甚至比釣魚城守軍更受城中老百姓的歡迎,軍屬們就算自家沒剩多少好吃的,也把四川特產的土臘肉、薰香腸、小米粑、苦喬菜端了出來,請這些遠道而來的閩廣子弟,好好吃上一頓巴山蜀水的特色飯菜。
漢軍則把攜帶的閩廣涼茶、果脯蜜餞、醃製鯨肉等等軍隊伙食拿出來,和百姓們分享,在數天中與漢軍並肩作戰,結下了戰場情誼的守軍,也加入了這場軍民大聯歡,大街小巷充滿了歡歌笑語,就連大戶人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嬌小姐,也低著頭從側門悄悄跑出來,把親手蒸的甜米糕遞到漢軍手上,然後紅著臉蛋飛快的溜回家中,從門縫裡偷偷打量分吃米糕的小夥子們。
釣魚城軍民已經在戰爭狀態下生活了三十八年,許許多多的祖輩父輩,甚至都沒有福氣活到今天,親眼見到東西兩川行軍元帥府和鞏昌軍的覆滅,汪良臣這個大仇人被就地正法的一幕。
鞏昌軍是蒙元在四川的絕對主力,它的覆滅,意味著單憑釣魚城守軍,也能輕鬆克服重慶府、克復成都,乃至光復全川,釣魚城在苦戰三十八年之後,終於迎來了光明,迎來了和平。
不再提心吊膽,不再擔心圍城的敵人趁著夜幕摸進睡夢中的城市,不再有漫天呼嘯的箭雨和金戈鐵馬,這些恐怖的記憶,將永遠不會出現在釣魚城下,而將出現在東西兩川行軍元帥府駐守四川各地的漢奸軍的視野。
釣魚城守軍有理由歡樂,他們已經在過去的三十八年中,挑起了保衛華夏民族的重擔,他們是當之無愧的英雄,歡樂和自豪,激越的歌聲,讓全城通宵未眠。
和老百姓、普通士兵不同,王立也通宵未眠,則是擔心皇上會怎樣對待這支英雄的軍隊?
他紅著眼睛,看了看頭頂上,釣魚城的城樓上還飄揚著大宋的戰旗,全世界惟一的一面。
第374章 童軍?
歷朝歷代,對統兵將領都是防範為主,到了大宋朝,自杯酒釋兵權開始,對武將的猜疑防範,到了近乎變態的地步,總的來說,立的功越大,下場就越慘。
原因很簡單,朝廷乃一家一姓之朝廷,帝王的思維邏輯是:越能立功,就說明你本事越大;本事越大,對我的威脅就越大,今天你是我的功臣,說不定明天就盯上我屁股底下的寶座,要重新演繹當年太祖爺爺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故事呢?
什麼?你說你是忠臣?不不不,“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不到蓋棺定論,誰知道你是曹參還是曹操?就算你有九成九是周公,可就是那百分之一做王莽的可能,就讓寶座上的帝王,睡不好覺吃不下飯吶!
所以才有了狄青,所以才有了岳飛,所以才有了宗澤、韓世忠……王立牽著嘴角,苦笑了一下,能苦戰孤城三十八年,力抗蒙元三萬大軍,釣魚城守軍和自己,立下的功勞看來是足夠大了,作為故宋遺留的最後一支軍隊,給新朝的威脅,也是足夠大了。
最無情,是天家。漢高祖遍殺功臣,淮陰侯韓信命喪鐘室,啟兩漢四百年大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