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部分(第2/4 頁)
功,蒙古帝國重心北移,他這個漠南漠北蒙古勳貴的眼中釘,必然不得好報,對後者而言,要是大漢帝國在議和中要求交出北元朝廷中幾位臭名昭著的漢奸——以大漢報紙上的言論看,這種情況很可能發生,那麼急於議和、以集中力量對付諸王的大汗,會怎麼選擇呢?
留夢炎已不寒而慄。
幸好,忽必烈的問題給了他絕處逢生的機會,“漢軍的目標是故宋舊疆嗎?”老賊笑了,他知道大汗必定會改變心意。
“啟稟吾皇,以微臣所知,楚賊頗有梟雄之志,大有囊括四海、鯨吞天下之心,絕不願意止步於開封、止步於故宋舊疆。”
留夢炎話剛落地,忽必烈的臉色就變了,他忍不住咆哮起來:“難道他還想要朕的大都城?這可是劉秉中、郭守敬給朕修建的,和故宋一點關係也沒有!”
蒙古大汗居然講起了道理?漫說留夢炎,葉李、趙復都有恍然如夢的感覺,蒙古帝國從漠北草原蠻荒之地起家,征服了無數國家無數民族,何曾講過道理?
成吉思汗赤裸裸的宣稱“人生最快樂的事是戰勝敵人,追逐他們,搶奪他們的東西,看他們所親愛的人以淚洗面,騎他們的馬,淫辱他們的妻女!”他什麼時候講過道理?
當南方反賊如日中天,兵威赫赫的時候,忽必烈才想起來講道理,只怕有些兒晚了……
見到忽必烈的反應,留夢炎曉得自己預料不差,若議和得成,天下人不知要少死多少,可那和他有什麼關係呢?作為故宋貳臣,他只希望北元成功滅漢,以證明他審時度勢的眼光和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的決斷,至不濟也要讓漢元兩家永遠打下去,哪怕血流成河屍積如山,也得一直打下去。
“啟奏大汗,絕非微臣妄言,這大漢皇帝的詔書檄文中說得明明白白,‘狼居胥山,渴飲匈奴之血,捕魚兒海,射落天狼之星’,一定要恢復漢唐故地,四海歸一才罷手哩。”
忽必烈只氣得臉色通紅,跌坐龍椅之上,久久不發一言。狼居胥山、捕魚兒海,都在漠北啊,楚風要到那些地方渴匈奴血、射落天狼星,則蒙古大汗往何處容身?
但是,防備嶺北諸王,各大營動不了一兵一卒,難道眼睜睜看著大漢坐大,光復了河洛中原關陝,再從容進兵幽燕?
“留丞相,可有計謀應對今日之危局?”忽必烈聲音低沉,再沒有了蒙古大汗天之驕子的氣魄,他甚至開始後悔,為什麼要南下滅宋?當年那個君昏臣奸、暖風燻得遊人醉的南渡小朝廷,是多麼的可愛啊!為什麼直到失去,才知道珍惜呵!
應對危局的辦法,留夢炎知道,可他不敢說出口,沉吟半晌,他無奈奏道:“恕臣老邁無知,皇上垂詢國事,右丞相主理朝綱,還是請他回答為妙。”
哦?忽必烈把探詢的目光投向了玉昔帖木兒,這個年輕的“月兒魯那顏”,有什麼好主意呢?
“帝國內憂外患,只能改弦更張,奴才請大汗重開庫裡臺大會,結好海都汗、嶺北諸王、四大汗國,同心協力南下滅漢!”
玉昔帖木兒第一句話就驚得滿朝文武倒抽一口涼氣,哪壺不開提哪壺,這可是大汗最忌諱的事情!
果然,忽必烈騰的一下從御座上站起來,鬚髮皆張,戟指玉昔帖木兒喝道:“大膽奴才!朕崛起朔漠,握乾秉坤、承天受命,何須重開庫裡臺大會?你居心何在!”
“奴才有奏章獻上,大汗閱後,奴才聽憑處置。”玉昔帖木兒將十分簡短的奏摺呈上了御前。
忽必烈努力平息怒火,只掃了一眼就呵呵大笑,粗大的右手在虛空中一揮,“好,朕許四大汗國、嶺北諸王,聯兵滅漢之後,重開庫裡臺大會,重新推舉蒙古大汗!”
攤開的奏摺上一行怪異的八思巴蒙古文,譯作漢文便是:“以四大汗國、嶺北諸王之兵力滅漢,以漢地財帛、子女、土地結好諸軍,以我朝廷軍隊監押,奪諸王軍為大汗之軍,汗位豈不握於大汗掌中?此鶴蚌相爭、漁翁垂涎之計也。”
蒙古帝國的使者,乘上七百里飛騎,在廣袤的大陸上馳騁,把寫著大汗旨意的金冊,送往漠北諸王的營帳,送往中亞的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送往巴格達的伊兒汗國,送往基輔羅斯故土、後世莫斯科以南的金帳汗國……
第486章 中原舊都
開封,這座中原地區規模最大、最繁華的城市,宋朝故都、萬國鹹通,人工疏浚汴河水系入黃河,經京杭大運河與江南沿海的海上絲綢之路連通,來自南洋、天竺的胡椒、蘇木、檀香、棉布和江南的絲綢、糧食沿著這條大動脈水運入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