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部分(第3/4 頁)
拆招,暗布天羅地網,平淡的相持局面下暗流湧動,猛虎揮舞著利爪想要吞噬獵人,獵人則張弓搭箭,只等猛虎自己露出破綻,便會給它的心臟致命一擊!
這需要時間,需要耐心的等待,誰先露出破綻,誰就必死無疑!
可時間女神站在華夏一邊嗎?
大漢帝國西面行營四個軍與鐵穆耳、阿術和海都麾下三十個萬人隊在涇水南岸纏鬥不休,東面行營的局勢卻危險得多。
同樣是四個軍的編制,陸猛要頂住忽必烈留在哈喇和林、應昌府、上都路各大營嫡系,加上嶺北諸王各部,還有伊兒汗阿魯渾、金帳汗忙哥帖木兒部下,共計五十萬大軍!
幸好,忠於大漢帝國的遼東諸部,除了徵調編入各軍騎兵部隊計程車卒,至少還有六萬控弦之士,但他們的戰力是無法和正規漢軍相比的,而且因為精銳被整編入漢軍,實際戰力比諸漠北元軍還要稍差……
無論怎麼算,東面行營的壓力都遠大於西面行營。楚風不禁隱隱有些擔心:這個時代的蒙古帝國,乃是人類史上最強大的帝國,疆域之廣闊、治下民族之眾多、鐵騎勁旅之鋒銳,對世界的支配權力就連後世的大英帝國都無法與之比肩——蒙古人根本不像約翰牛那樣玩戰略平衡,人家直接征服!
這時候的蒙古帝國,絕不是後世林丹汗、喀爾喀蒙古那群不肖子孫可以比擬的,想單靠火槍火炮就能戰勝蒙古帝國?別做夢了,要知道火槍在歐洲大規模普及之後,金帳汗國還繼續統治了俄羅斯一百年!
朱元璋“神機銃居前、馬佇列後,先以銃挫其鋒,後以馬隊衝其陣”,火器加騎兵的先進戰術,也得浴血苦戰十年,才把昏庸無能的元順帝逐出塞外,現在大漢面對的一代天驕忽必烈又豈是北元末代皇帝妥歡帖木兒可堪比擬,十三世紀後半頁剛剛征服了三分之二個已知世界的蒙古軍團,又豈可與百年後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元軍相提並論?
便是有後世的知識,要改變歷史逆天而行,也必定歷經艱難險阻,楚風進關中前曾與陸猛定下堅守三月的約定,但東面行營面對重壓。又是如何應對?
“忽必烈重兵叩居庸關、古北口,鐵騎三十萬,矢發如飛蝗,燕雲震動,惟各關雄奇險峻,我以重炮協防,一時尚可無虞;
阿魯渾、忙哥帖木兒精兵二十萬自上都、臨湟一線大舉南下,遼東諸部且戰且退,將敵引至遼陽城下,張世傑率第三軍準備憑城固守……形勢雖對我軍不利,但麾下兒郎必殊死戰,以報陛下深仁厚澤,以謝國中父老厚望!”
這是陸猛飛鴿發來的戰報。陸猛為人沉毅穩重,是能獨當一面的大將之才,絕非虛言邀功之輩,連他都說到“形勢不利”、“一時尚可無虞”、“殊死戰”,則東面行營的局勢一定比這份戰報中提到的更為嚴峻!
時間,正在一分一秒的流逝,但所能做的已經做完,目前只能耐心的等待,等待阿術或者海都,犯下致命的錯誤。
===============
楚風所料不差,忽必烈三十萬大軍自上都路南下,以泰山壓頂之勢衝向燕雲之地,駐守居庸關-古北口沿線的骷髏、震天兩軍早已苦戰終日。
居庸關,這座萬里長城上難得一見的水陸關城之下,密密麻麻的元軍往來衝突,旌旗如雲、長刀勝雪,一浪一浪的攻勢猶如怒海湧潮。無數元軍踏著同伴的屍體前進、前進!
“衝啊,殺南蠻子!大汗有令,衝進中原永不封刀!”千戶、百戶們興奮的吼叫著,驅策士卒像狼群一樣撲向關城。
所有的武士都瘋狂了,他們的眼睛變得血紅,他們的面部肌肉痙攣、抽搐,神情猙獰無比,忽必烈已經下令,一旦攻取了中原、江南,所有的“南蠻子”將成為士卒的牧奴,所有的良田將成為武士們肆意縱馬馳騁的牧場!
即使漢軍火槍像爆豆子一般炸響,火炮的轟鳴響徹天地,武士們也毫不畏懼,千戶、百戶們激勵著士氣:“成吉思汗的蘇錄定戰旗就在身後,蘇錄定所在,戰無不勝!”
忽必烈從蒙古聖地哈喇和林取來了當年成吉思汗所用、高達兩丈的羊毛大纛——蘇錄定戰旗,實際上便是一柄新增了超長羊毛槍纓的長矛,飄飛的羊毛因浸透了鮮血而變成恐怖的死黑色,鎏金的槍頭代表著戰無不勝的光輝。
成吉思汗的大旗,是長生天下第一聖物,蘇錄定長槍所指,無不摧糜!
控弦之士四十萬的花拉子模、擁有重甲鐵騎的大金、神秘莫測的木剌夷、殉教騎士保衛的阿拉伯帝國哈里發……無數或因野蠻而強盛,或因文明而輝煌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