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部分(第3/4 頁)
者的汙血也澆灌這片土地。
漢軍竟然敢對自己人開火,他們瘋了!
纏鬥中的蒙古武士們膽戰心驚了,即將取得勝利的一個千人隊,竟然被漢軍無差別的火力覆蓋,連同殘存的漢軍士兵一同炸成肉泥!他們從來沒有見到過這樣的事情,這樣匪夷所思的戰術。
蒙古武士們害怕了,心理上的動搖,然後便是潰敗,十一個萬人隊的蒙古武士,如同潮水般退去。
第544章 收官八:戰線
“大漢皇帝真梟雄之才也!竟能令士卒甘心赴死。與我大元武士同歸於盡!”忽必烈張口結舌,一代天驕堅不可摧的心防,也因漢軍的視死如歸、與敵同殉的悲壯而動搖。
蒙古武士雖然以英勇自詡,但要他們向自己的同伴作無差別箭雨覆蓋,仍然是非常困難的,甚至有可能激起兵變;漢軍卻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對駐守的敵臺發起了火力覆蓋,將敵我雙方同時炸得粉身碎骨。
兇橫殘忍、冷酷無情是草原梟雄的座右銘,楚風竟能鼓動官兵接受這樣血腥的戰術,他麾下的長官可以在關鍵時刻做出這樣殘忍的決斷,那麼作為統帥的大漢皇帝一定心如鐵石、漠視生命,毫無心理障礙的把士兵看成戰報上無意義的數字,不愧為蒙古帝國最冷酷、最強大也最危險的敵人!
忽必烈甚至產生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受,他本以為全世界只有自己這樣一個視人命如草芥的魔君,就連海都、乃顏這些桀驁不馴之輩也要稍遜一籌,可現在他認為,楚風的梟雄之才決不亞於自己,嗜血的程度有如當年的成吉思汗!
“哼,楚賊新儒學整日仁義道德,到頭來還不是一將功成萬骨枯,殺人盈野、流血漂櫓。踩著無數顆人頭登上寶座!”大儒趙復腹誹著,不過這些話他是一定不會說出來的,否則別人還以為他指桑罵槐,在罵忽必烈哩。
北元方面並不知道,剛才的無差別火力覆蓋,絕非某位冷酷的將官下達的命令,也非楚風軍事教材上的戰術,而是殉難者自己用旗語打出的訊號:“向我開炮”!
捨生取義,殺身成仁,我們的老祖宗教會了這些,並不只有一個馮浪濤,之前抵抗外族侵略的戰爭、之後為了國家人民的戰爭中,這樣的情景總是一幕幕重現……
骷髏軍頑強得超乎想像,玉昔帖木兒認為應該發揮騎兵的機動優勢了,他小心翼翼的勸告著忽必烈:“大汗,換一個地方進攻吧,咱們西去集寧路,再南下大同,攻略山西之地,去年山西的小米麥子,收成不錯……”。
忽必烈勃然大怒,像受傷的獅子一樣叫了起來:“不,朕就要在這裡,一日不克居庸關,朕一日不走!”
這座雄關,乃祖成吉思汗由此南下伐金,拉開了蒙古帝國入主中原的序幕。也成為大元朝肇基之始;六十年後,乃孫忽必烈卻被漢軍雪夜入大都,北驅出朔漠,又由這裡退回了草原。
於是,在忽必烈心中,居庸關就成了一根刺,深深的紮在心頭,有毒。
他要拔出這根刺,他要恢復蒙古大汗戰無不勝的榮譽,維護蒼天之主的尊嚴,那麼攻克這座雄關就成了必須——如果此戰二十餘天損兵折將而不能克之,忽必烈甚至懷疑自己會不會失去氣吞萬里如虎的勇氣,會不會像前秦苻堅、花拉子模的摩訶末那樣,前半生戰必勝攻必克,一戰失敗之後便一蹶不振。
玉昔帖木兒心念微轉已猜到忽必烈的用意,想了想,字斟句酌的道:“此地西去三百里便是野狐嶺,當年成吉思汗鐵木真曾以十萬鐵騎,破金兵四十五萬!亦是長生天庇佑我蒙古崛起之戰場。大汗,去那兒吧,我騎兵驅馳兩日可至。由野狐嶺南下取大同,猶勝居庸關雞肋之地!”
漠北諸王也巴巴的看著忽必烈,不為別的,這次攻打居庸關,損失實在太過慘重,忽必烈固然視人命如草芥,弘吉剌、巴鄰、乞顏各部首領眼睜睜看著部族兒郎倒在戰場上,比剜他們的肉還疼啊!
聽了玉昔帖木兒的建議,諸王盡皆大喜:漢軍雖有騎兵,重兵集團卻仍以步兵為主,機動速度比不上元軍,改道野狐嶺取大同,再從關內繞到大都南邊,就能避開堅固的居庸關,直抵大都城下。
忽必烈沒有回答,只是目光炯炯的盯著五里外的雄關,用成吉思汗的名言為自己做了註腳:“越不可越之山,則登其巔;渡不可渡之河,則達彼岸!”
一代天驕,要像他祖父那樣,昂首天外登其巔!
==================
忽必烈和居庸關卯上了,他指揮二十個萬人隊就像鐵匠揮舞著鐵錘,居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