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部分(第2/4 頁)
思汗一到,摩訶末的龐大帝國就如沙砌城堡般轟然倒下,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智慧的草原明珠,見勸告無用,才拿摩訶末的故事作激將法,試圖激起皇帝的雄心壯志。
顯然楚風沒有被激怒,他只是淡淡的問道:“成吉思汗,帶給蒙古人什麼?”
“光榮、土地、財富……”烏仁圖婭每說一個詞,聲音就越來越低,因為她越來越不自信。
楚風冷笑道:“光榮?被全世界的人恨之入骨,把殺戮的噩夢和仇恨的種子,撒播到蒼天覆蓋的土地,就是蒙古人的光榮?
土地,牧民們得到了江南的土地嗎?
財富,冬天窮苦的牧民瑟縮在氈房裡瑟瑟發抖的時候,從全世界搶掠的財富,為什麼沒有給他們帶來溫暖?”
成吉思汗的成功,並不是整個蒙古民族的成功,大兀魯斯的分配體制,決不保證最底層的普通牧民,能分到戰爭的紅利,他們把兒子養大,讓他追隨大汗東征西戰,沒有軍餉,全靠搶劫得到錢財,讓留在草原上的父老不至於餓死——即使這位武士幸運的沒在哪場戰鬥中被戰刀斬斷脖子,被利箭射穿胸膛,被奔馬踏成肉泥,他的家人也僅僅是不餓死而已,因為戰爭的絕大多數紅利,進了黃金家族和各級“那顏”(軍事貴族)的腰包,只剩下少得可憐的幾個子兒落到普通士兵的手掌心。
當蒙古武士在江南、在西夏、在大理、在花拉子模和多瑙河畔大開殺戒,搶掠財富的時候,他們的妻子在冰冷的河水裡淘洗青稞,他們的兒女頂著寒風和牛羊抱在一塊取暖,他們的父母瑟縮在帳篷裡,為下一頓飯發愁。
元朝建立之後,甚至有窮苦的蒙古牧民,被賣到江南為奴隸!
這樣的事情,烏仁圖婭從小耳熟能詳,早已習以為常,只有和漢國接觸,知道漢人的生活方式後,她才對所謂蒙古的輝煌,越來越不自信。
第322章 似是而非
成吉思汗的輝煌,不是蒙古民族的輝煌,殺戮和搶劫,並沒有改善牧人的生活。烏仁圖婭的心頭,自小形成的信念,在一瞬間轟然倒塌,她近乎歇斯底里的叫道:“皇帝,你不知道我們蒙古人的生活!大草原的春夏,是綠草如茵百花盛開,但大草原上的冬天,是吃人的魔鬼!”
漠北嚴寒的冬天,即使乃顏、即使成吉思汗這樣的曠世強者,也得拜倒在它的身下,而白災(雪災)降臨,更是地獄般的景象!
烏仁圖婭想起牛羊活活凍死、餓死,馬兒瘦得皮包骨頭,初生的嬰兒吸著母親的乳,乾癟的乳袋空空如也,嬰兒使盡力氣也吸不到一口奶,那撕心裂肺的哭叫……她就不寒而慄。
“你們漢人擁有天底下最好、最肥沃的土地,我們蒙古人,只有嚴酷的漠北草原!很多弱小的部族,遇到了天災,為了嬰兒和年輕人活下去,老人就得走出氈房,讓風雪把自己埋葬!我們不出去搶劫,還能有其他的活路嗎?弱肉強食,根本就是天經地義!”
面對烏仁圖婭的失態,楚風平靜如常,“那麼,現在乃顏部沒有搶劫掠奪,去年冬天遼東又是嚴寒,白災是近十年最重,部族裡,有活不下去的人嗎?”
去年冬天?烏仁圖婭眼睛一。亮:“你們漢人來收購羊毛和純鹼,運來呢絨、布匹和糧食,遼東的蒙古人卻是比往年好過多了。”她突然明白了,原來蒙古人想要渡過艱難的白災,竟然如此輕而易舉!
時代不同了……
“這不結了?”楚風雙手一攤:“成吉思。汗的時代,蒙古人沒有得到飽暖,而商業貿易,帶給你們幸福和繁榮。你們需要漢地的糧食、布匹和鐵器,拿羊毛、鹼面、馬匹來換就是,戰爭,除了滿足統治者的征服慾望之外,還有必要嗎?”
說得輕巧!烏仁圖婭豐潤的紅。唇向上略彎,心說若不是你發明造玻璃、造呢絨的技術,羊毛和純鹼扔地上都沒人要,如何能換取漢地的物資?
“有成吉思汗,蒙古人只是統治者手中的長鞭,用流。血犧牲,來替他們榨取全世界的財富;沒有成吉思汗,靠勞動和貿易,蒙古人完全能夠安居樂業,把荒涼的漠北草原,變得和漢地同樣富庶!”
楚風自信滿滿,烏仁圖婭處處被他壓倒,此時故意。反駁:“羊毛和純鹼,你們漢國收購的數量,也就和遼東的出產差不多,整個大草原數十倍於遼東,你就能給所有的牧民,帶來幸福和飽暖?”
“農牧業時代,漠北是荒涼的代稱,但工商業時代,。它是繁榮的象徵!納入大漢的工商業貿易圈,所有的蒙古人都會得到飽暖!成吉思汗不曾給予你們的飽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