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頁)
心散了,隊伍不好帶啊。
誰知就在這個山河殘破的時候,竟然有番邦外國前來朝貢!我大宋十七帝三百餘年深仁厚澤,如今終於蒙蒼天垂憐啊,連夷人都還知道感恩懷德,仍以我大宋為華夏正朔!
大宋行朝的左丞相兼樞密使陳宜中,拿著琉球國貢使的國書,簡直欣喜若狂,他的手微微顫抖,眼睛一酸,淚水一滴滴落下,弄溼了表章。
由大小上千艘船舶組成的大宋海上行朝,東南角,被重重疊疊的船隻圍住的敏號剪式船上,“琉球國”的各位“貢使”們憂心忡忡。
冒貢,是伴隨著朝貢體系的確立,而產生的詐騙行為。
周禮定“五服”,把天下諸侯按照親疏關係和地理位置的遠近,分作五服,分別有不同的進貢標準並給予回賜,回賜一般多於貢品,比如楚國的貢品就是一堆野草:苞茅,用於過濾酒水,不值幾個大錢,而周天子的回賜則往往是絲帛、銅器、弓箭、兵車一類的好東西,價值遠高於貢品。
總的來說,“王者不治夷狄,來者不拒,去者不追”,中原王朝要是四夷來朝的名義,皇帝對來朝貢的邦國是“來者不拒”的;四夷、諸侯們則貪圖豐厚的回賜,雙方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既然朝貢有利可圖,就免不了有人在這上面打起了壞主意,隨便弄點茅草杆,去找周天子換個大銅鼎,真是一本萬利。
不過周天子時,天下諸侯無論遠近,就是極遠的楚、吳、越一類當時的蠻荒之地,其祖上也多是武王伐紂的功臣或者周天子的親戚,大家的爺爺爸爸是在一條戰壕裡扛過槍打過仗的,都是互相知根知底的紅色子弟,別人想來冒充,很難。
到了漢武帝時候,開拓西域小國,那些蠻夷們和大漢皇帝們不熟啊,距離太遠,到長安來,有的要穿越沙漠,有的還要翻越蔥嶺,國家又多,一個小城幾百幾千號人就算一國,什麼大宛、莎車、於謓……光千奇百怪的名字就叫人頭疼的了,管外交的大鴻臚他老人家弄得一個頭三個大,也“拎勿清”了。
後世日本奉為國之重寶的“漢委奴國王”金印,就是漢朝光武帝送給他們的。那陣子倭人還處於彌生時代,跟原始人相差不多,不可能有什麼好東西,估計進貢了幾碟生魚片,就得到一顆金印,真是有得賺。
就有狡猾狡猾的傢伙看出了門道,拿鍋煙灰把臉蛋擦黑,再隨便胡謅幾句嘰裡咕嚕的“夷語”,隨便帶點鄉下土特產,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跑來找大漢皇帝朝貢了。
好!夷人來朝貢說明我“聖天子在位”,我中原皇帝當然要“來者不拒”,大大的賞!幾隻土雞土鴨,換來了金子銀子綾羅綢緞,得逞的傢伙洗去臉上的鍋煙灰,轉眼又變成了根正苗紅如假包換的大漢子民,拿著皇帝的回賜,笑嘻嘻的回家去了。
如果遇上好大喜功的皇帝,官員們自然投其所好,不會認真審查朝貢使者的身份,騙子們屢屢得逞。稗官野史上說,隋煬帝為了誇示國力,在番邦貢使來朝的時候,給樹幹包上綾羅綢緞,貢使吃飯、住店不要錢,大搞公款吃喝,想必那時候冒貢的騙子們都賺得盆滿缽滿了。
之後的唐宋元明清,冒貢的把戲一直沒有斷絕。明朝成化年間,陝西副使鄭安言向朝廷報告,從烏斯藏來朝貢的活佛們,只有三分之一是真的,其餘都是漢藏勾結的冒牌貨,這些騙子偽造印信,往往上百人一夥,成群結隊的跑到大明來混吃混喝,臨走還要從回賜上撈一把。
南宋時期,偏安一隅的宋朝皇帝們,對著北方的大遼大金大元,開始稱兄弟(宋遼澶淵之盟),後來稱侄稱臣(宋金紹興和議),最後連孫子(對蒙元)都當了,實在憋屈得不行,那就在朝貢的蠻夷身上找回自尊吧,在貢使乒乒乓乓的叩頭聲中,大宋的帝王將相們總算找回點天朝上邦的虛榮,可以繼續“西湖歌舞幾時休,直把杭州作汴州”。
於是朝廷對待貢使越發優厚,於是騙子就越發的多。
冒貢這種事情,瞞上不瞞下,臨安人茶餘飯後拿來講笑話的,大家多曾聽說。侯德富的主意,就是把阿泰頭人推到前臺,打扮成“琉球國”的國王,楚風等人則作為“通事”、“隨員”、“華商”充作使團成員。
本來這個計劃非常完美,由漢人充隨員的貢使,實在很多,畢竟人家千里迢迢的來朝貢,總得有幾個帶路的、幾個翻譯官吧,這就是滿南中國海、印度洋到處跑的華商一展身手的時候了。而且這次冒貢的主角,阿泰頭人,那可是正經八百的琉球夷人、寶島原住民,就算朝廷請來李昌鈺博士做DNA鑑定,結論都是板上釘釘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