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3/4 頁)
到宋末快要一年了,都沒怎麼發現這種摧殘人性的做法。
楚風對纏足的反應過頭了。宋代纏足是把腳裹得“纖直”但不弓彎,稱為“快上馬”,裹腳女人穿的鞋子被稱為“錯到底”,其鞋底尖銳,由二色合成。當時裹腳主要是以裹腳布包纏竹片壓迫足部,以求腳比自然生長的小巧,但腳的基本形狀沒有改變,還沒發展到明朝清朝把足趾折斷壓到腳底板的恐怖程度。
敏兒今天是初次纏足,被裹腳布和竹片把腳夾得生疼,趁人不備,她把裹腳布解開,偷偷溜走。
負責為小姐纏足的湯大娘發現不對勁兒,一路跟著追到了後花園,此時,她和眾位僕婦看著楚風帶著敏兒進了書房,不由得面面相覷。
泉州府的那些大戶人家,哪個不是講究“男女授受不親”?別說未出閣的小姐,就是嫁了人的媳婦,也沒這麼大膽啊!
琉球王阿泰,是朝廷冊封的一國番王,這些天觀察,總督大人的地位又比阿泰高出不少,對他呼來喝去,如同使喚奴僕,如此看來,總督的位分,竟然可以與親王、丞相比肩。
可這位開府建衙的總督大人,怎麼在家裡就這麼隨便呢?雖說近來人人知道,將來的總督夫人非小姐莫屬,畢竟沒有結婚過門嘛。
“究竟是怎麼回事?”楚風走到湯大娘跟前,非常嚴肅的問道。
“是老身和王大娘子說的,替小姐裹腳,也是為她好嘛,否則一雙大腳,過門後可不好看。”湯大娘委委屈屈的嘮叨:“泉州府種田的、做工的窮人家,女孩兒從小勤扒苦做,想裹腳還沒得裹,只有大戶人家小姐才有福氣裹腳呢!都說女孩兒家裹了小腳才嫁得好人家……”
楚風越聽越不耐煩,搖著手說:“敏兒不用裹腳,我不喜歡。”
如此直白的語言,湯大娘和僕婦們差點暈倒。敏兒又高興、又有點害羞,楚哥哥這話裡,已經挑明瞭將來……
楚風撓著頭,朝府外走去。他並未責備湯大娘,因為他知道,湯大娘並沒有惡意,她只是憑經驗認為女子纏足是理所當然,甚至是對大戶人家小姐的“特別優待”。
確實沒想到,琉球新移民與楚風的“文化衝突”,居然首先從女子纏足這樣一個比較隱秘的問題上暴露出來。
第七十二章 刺殺
敏兒聲稱纏足事件給她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嚴重的創傷,楚哥哥必須帶她上街玩,才能彌補這一重大傷害。
今天是旬日,楚風也想上街轉轉,每天晚上到學校培訓教師,白天處理琉球政務,忙得連軸轉,再整天想事兒,搞得腦子生疼,該出去散散心了。
總督府門外的大街上,建築工人們正在鋪設路面,他們先在路面基層均勻的墊上一層碎石,再填上一層三合土,最後用五頭牛拉一個八千斤重的圓柱形生鐵滾子,把路面夯實、壓平。
以往修築夯土路面,都是幾名工人用木槓子抬起大石鎖,突然拋下,利用重力把路面砸平,楚風發現這種方法非常消耗人力,就用後世壓路機的原理,讓鋼鐵廠拿生鐵澆鑄了五個大鐵滾子,用牛拉著來回滾動,圓柱形滾子與地面接觸面積很小——純理論上甚至是一條線,八千斤的重量集中在這麼小的面積上,單位壓強非常高,比拋石鎖壓得更平、更細。
而且拋石鎖是用人力往上抬,為克服重力需要人力做功,消耗能量大;而牛拉著鐵滾子,是在地面上滾動,不必消耗能量做重力功,幾頭牛拉著輕輕鬆鬆,很快就能壓平一大片路面,效率不知提高了幾十幾百倍。
寶島風大、雨多,泥土路面晴天揚灰、雨天滿地稀泥,出行十分不便。受鄭發子修建從煤礦到鋼鐵廠大路的啟發,楚風決定用三合土鋪設琉球的城市道路,比起水泥,三合土價格便宜多了。
為了三合土,順帶推廣了蜂窩煤。以泥土、煤粉混合為基料,船場產生的大量鋸木面、碎木渣也不浪費,送到窯裡碳化,摻進基料中。用鐵做成罐頭大的盒子,另做一個蓋兒,上面焊著七八根圓鐵條,生產時基料放進盒子,再把蓋子扣上一擠壓,中間有圓洞洞的蜂窩煤就做好了,風乾就能用。
推廣蜂窩煤不僅方便百姓,燒過的炭渣被收集起來,打碎了再添上熟石灰和泥土,就是三合土了。土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矽和三氧化二鋁,熟石灰即氫氧化鈣,它們發生反應,生成不溶解的水化矽酸鈣與水化鋁酸鈣,將三合土中各種原料顆粒膠結起來,提高了強度和耐水性,得到近似水泥的效果,雖然不能用來建築房屋,但做建築樁基、夯土路面,成本低而效果好。
楚風帶著敏兒走出中門,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