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第1/4 頁)
風聯想到了當初在起點網看書,等著大神們更新的往事……
最初,鄧光薦他們是用文言,楚風方面是口語,儒學門徒們還笑話堂堂大漢皇帝沒有文采,寫地文字淺顯直白如同市井白話。 結果現實讓他們無奈:漢國普及了識字率,各階層都認得幾個字,但懂得艱深文言的人當然沒幾個,於是,楚風方面的論調被人們四處傳播奉為圭壁,自己的駢四儷六文采斐然的篇章卻是做給瞎子看了。
鄧光薦很快調整戰術,採用了白話,這更讓爭論進一步升級,變成了一場全民大討論。
接到葉旭的反問,趙筠披掛上陣:天下惟有力與德兼備之人,方能居之。 有力無德,比如蒙元忽必烈,但憑強弓勁弩鐵騎縱橫,就算取了天下,也是蒼生之禍;有德無力,便是宋襄公,不但不能取天下,還要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吾皇愛民,琉球百姓之富倍於中原,又兼吏治清明,可謂有德;吾皇治軍,陸上能破鐵騎於寧都,海上能摧敵於涯門,可謂有力。 當今天下,只有一位有力有德的君王,才能北驅蒙元、恢復中華。
趙筠立刻成為了靶子,火力從忠君、德與力的關係轉移到後宮干政的問題,“惟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牡雞司晨,惟家之索”的論調充斥報上,趙筠一會兒變成亡唐的武曌,一會兒又成了亂漢的呂雉。
前一段時間,對於趙筠的任命,楚風主要是以大規模使用女官來轉移注意力,讓人們見慣不驚。 去年八月底,經過兩年小學學習的青年們畢業了,其中很大一批被錄用到政府各部門,女子當然為數不少,此次新來的行朝官吏中,去考漢國的官,好些沒有錄用的人不服氣:憑什麼不用我們儒門士子,倒讓女人做官,豈不是陰陽顛倒麼?
藉著攻擊趙筠的東風,這些人自然跟著搖唇鼓舌。
楚風早算到了這一步,自論戰以來,敵人處處落入他彀中,無他,大漢崛起的事實不容辯駁,“勝利者是不受指責的”,崖山、贛南的勝利,讓他的文章天然就比失敗的行朝舊臣有說服力。
終於到了確定新儒學,《四書新解》、《五經新編》道統地位的時候了!前一段時間,包括新儒學的內容,包括報紙上雙方攻訐,都是拿著傳統儒家學說互相辯難,現在,遊戲規則要改一改了!
楚風開宗明義的提出:時移世易,孔、孟之言論,放在今天有的仍然正確,有的則已經不合時代發展,蒙元韃虜全佔中華,乃四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比五胡亂華、比遼金南侵更為兇險,孔子是“聖之時也”,時代變了,學說也應該變。
此論一出,簡直就是原子彈爆炸,把儒生們驚得目瞪口呆,要強顏說時代沒變,說孔子永遠正確,人家一句反問就給你問倒:“試問朱文公,甚至孟子、孔子起於地下,能抵擋蒙元麼?如果不能,他們的學說為什麼不能改一改呢?”
儒生們就無言以對,孔家的衍聖公、大儒趙復、儒學大家元好問都投降蒙元,孔孟朱子生於當代,也未必能抵擋韃子鐵騎。
陳宜中到現在也忍不住了,在報上發表言論:“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這是孔子自己說的,既然他不是生而知之的神仙,那麼當然有可能犯錯,對他的學說按照實踐進行修改,完全理所當然。
甚至有匿名人士在報上把古往今來的女英雄羅列了一番,最末提到宋朝封陳淑楨為經略大使的事情。 保安司把調查結果報給楚風,居然是食品大亨洪梅氏僱傭的文人,在替趙筠,也替她自己搖旗吶喊。
會利用輿論了,呵呵,成長的很快嘛!楚風微微一笑。
大辯論整整持續了一個月,結果是確認了新儒學的正統地位,楚風戴上了儒學宗師的新頭銜。 忽必烈一韃子都能做,老子也能做!
新儒學當中,以民為本,忠的物件從君王變成了民族、國家,解釋了行朝官員們到漢國任職的問題,也給那些以忠於蒙元正朔為名,投降韃虜的漢奸們狠狠一耳光。
第201章 外貿市場
登基之後的第一次例會,楚風和趙筠早早的等在了正殿上,房子還是那個房子,花園還是那個花園,名字則從總督府變成王府,現在又改成了皇宮。
皇帝的位置,真的有那麼舒服?楚風覺得,無論是叫總督、漢王還是皇帝,琉球的政策不變、制度不變,除了改變一個稱呼,實在沒有什麼區別。
然而以漢代宋又是必須的,行朝有整套國家制度、思想體系和文武官員,有享國三百年傳十七帝的正統名分,可怕的是,這些東西和琉球實行的完全不是一個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