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部分(第3/4 頁)
子不洗腳了!”
陳淑楨驚問:“那是為什麼?夫君你不洗腳豈不臭得很?”
楚風恨恨的道:“臭才好,正好去踩羅慕洛的狗臉!”
~~~
海港城市安塔利亞通往安拉託利亞高原腹心、羅姆蘇丹國都城科尼亞的道路上,漢軍正以最快的速度星夜兼程而行,前鋒更是拋棄了盔甲、營帳,只帶最少的乾糧和飲水,騎著戰馬一路往北飛奔。
令人惋惜的是目前風向不對,否則熱氣球部隊就升空前去搶佔前鋒陣地了。
這是一支得勝之軍,他們擊敗了聞名已久的塞爾柱輕騎兵,六萬塞爾柱人在自殺式進攻中消耗了四萬以上,剩餘的部隊也士氣極端低落不復對大漢進兵構成威脅——他們是聖戰中的逃兵,眼看著極大的侮辱卻違背了安拉的教誨,沒有付出鮮血和生命,從本質上講已經成為了事實上的叛教者哈爾比,人人都擔心死後要下火獄,哪兒還有心情來和漢軍糾纏?
用少數部隊監視、追擊潰散的塞爾柱輕騎兵,陸猛指揮漢軍大部隊倍道兼程趕往科尼亞,他非常清楚必須在各國軍隊進抵之前到達那裡,把蘇丹羅慕洛揪出來,同時宣告羅姆蘇丹國和“東方與西方之王”世系的徹底覆滅。
否則讓拜占庭皇家近衛騎兵團進了科尼亞,事態就會失去控制,因為大漢並沒有做好和拜占庭、威尼斯、熱那亞和羅斯蠻族結成的反漢同盟,這個龐然大物作戰的準備,而拜占庭人如果以調停者身份進入科尼亞,大漢就難以徹底消滅塞爾柱突厥,面臨著長時間的糾纏和拉據戰。
就在漢軍朝著科尼亞急行軍的同時,“維克西拉提歐-帕納提納”,東羅馬帝國皇家近衛騎兵團,傳承自古羅馬軍團的強力重騎兵部隊,四個軍團的全部兵力正在執政官那赫提留率領下,從小亞細亞西部地區朝著科尼亞急速前進。
這支軍隊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凱撒和奧古斯都的年代,漫長的歲月鑄就了強悍的軍魂,每一名士兵都強壯有力,穿著厚重的金屬鎧甲,一手拿著方陣軍盾,一手緊握著百夫長長矛,如果下馬他們就是方陣步兵,如果上馬他們就變成了衝擊力強大的重騎兵,戰鬥力非同小可。
第766章 結盟
執政官馬特烏斯。那赫提留有著希臘式的高而闊的額頭。面容堅毅而兇狠,第一次見到他的人往往會聯想到君士坦丁堡那些隨處可見的凱撒或者奧古斯都的青銅像。
那赫提留頭戴黃金雙頭鷹盔,身穿全身鋼絲鎖子甲和板式銀胸甲,手持用三層硬木板膠合外罩薄鋼板的哥特式盾牌,以及長度超過四米的全鋼騎槍“康託斯”,騎著匹高大健壯的拜占庭軍馬
——這種馬是體型極大的頓河馬與速度超群的阿拉伯馬的雜交品種,體型和爆發力都達到了同時代的巔峰,但行軍時戰馬並沒有著甲,執政官的侍從們用駝馬攜帶全副馬鎧,這套裝備要在戰鬥之前才臨時換上,否則即使以拜占庭軍馬的體力也無法長時間負擔。
戰馬極其壯碩,執政官本人亦是位強壯的羅馬武士,加上人和馬的全副武裝總重量超過一噸,作戰時他就是一座移動的鋼鐵堡壘,一頭皮粗肉厚獠牙尖銳的猛獁象。
“維克西拉提歐-帕納提納”包括兩個正式軍團、兩個輔助軍團,即使是輔助軍團計程車兵裝備也和執政官相差不大,戰鬥力非同小可。
過去和保加利亞人、塞爾柱人以及數不清的野蠻人作戰時,那赫提留率領這支軍隊取得了一次接一次的勝利,他堅信本次出征也必將像以前那樣,給自己帶來榮耀和財富。
那赫提留的自信並非虛妄,兩百年前伴隨著古老的軍區制度的解體。拜占庭軍事曾經一度衰落,千年不落之城君士坦丁堡沒有毀在各支蠻族或者伊斯蘭勢力手中,反而被威尼斯人和反戈的十字軍意外攻陷,這對以羅馬帝國自居的拜占庭而言,簡直就是莫大的諷刺和羞辱。
但數十年後,雄材大略的米哈伊爾八世,那位令敵人驚恐的“萬能的蜘蛛”,把絲線伸向整個歐洲的同時,也在巢中整修武備,他利用希臘火帶來的海上優勢一再重創伊斯蘭勢力,陸上則倚仗帝國冠絕歐洲的龐大財力復興了皇家近衛騎兵團,作為帝國最鋒利的戰矛開疆拓土,勢力一度擴張達到君士坦丁大帝以來的極盛。
小亞細亞,原本是東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戰略上則是歐亞交鋒的前沿陣地,無論波斯皇帝大流士、薛西斯西征入侵希臘,還是馬其頓的驚世雄才亞歷山大東征埃及、印度,都必須掌握這裡,以此為踏入另一片大陸的跳板。
東羅馬丟失小亞細亞的過程,幾乎就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