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頁)
她立刻找出自己的箱子,把剩下的所有東西都倒了出來。
但尼爾卡早就知道她還有哪些破爛貨,於是不屑一顧地說:“這兒沒什麼值錢的東西,就用所有這些東西換一缸子牛奶吧,不然你女兒就會死。”
她把一切都給了她,直到最後一隻襪子。然後她給孩子餵了牛奶和水,這才算救了孩子的命。
那件事發生以後,莊裡的女人說尼爾卡:“你做事這麼絕是要遭報應的,人不懲罰你,老天爺也懲罰你。”
事情果真如此。
命運考驗了尼爾卡好長時間。首先是透過她兒子。為了使兒子免於上前線,她花了許多錢行賄,說他兒子有玻但最後人家要的錢太多了,連她自己都覺得兒子值不了這麼錢,所以就讓他去了。這已是戰爭的最後的一年了。
“或許他會安然無恙。”她說:“而且他應該走趟德國,沒準兒還能帶回戰利品來。”
他兒子根本就沒到前線,火車在半路就被炸了。她傷心了一段時間,但這絲毫沒能使她對別人仁慈些,她照樣試圖掠奪所見到的一切。她丈夫也沒能從前線回來,對此,她處之泰然:“有這麼多家產,不愁找不著男人,我還會有兒子的。”
後來幣制改革打破了她的美夢。戰後進行幣制改革,所有的錢一夜之間全換了。尼爾卡大把的票子沒來得及兌換,因為她沒有把錢存在銀行,而是藏在了無人能找到的地窖裡。她的錢突然成了一堆廢紙,這對她來說可是個毀滅性的打擊,她的精神完全崩潰了。第二天,她一大早就走出家門,把皮毛大衣、套裝掛到自家的蘋果樹上,把所有的鞋一字排開放在大門口,把內衣、絲襪搭在院牆上,然後進了屋。全村的人都來看熱鬧,“尼爾卡回心轉意了?”
他們決定進屋去看看她怎麼了。進得屋來,人們看到她正往牆上貼錢,一邊貼還一邊唱。這女人真的瘋了。
尼爾卡看上去並不嚇人,而且人們還是同情她,就像同情倒在牆腳下的醉漢、鄉里的白痴一樣。不過,人們永遠不會忘記她是怎麼瘋的。冬天、夏天她都還可以,可一到秋風掃落葉時她瘋病就會發作。她在莊子裡和樹林裡轉悠,收集樹葉,然後用繩子或什麼東西捆成捆,把它們藏在秘密的地方。藏好後她還要四下看看,而且嘴裡不停地念叨:“現在我又有許多美妙的錢了。我美妙的錢又都回來了。”
莊裡的人都知道這是怎麼回事,財迷尼爾卡的綽號便由此而來。
聽了奧爾佳的故事大家都陷入了沉思。她們多數是列寧格勒人,而每個列寧格勒家庭在被圍困時都死過人。所以她們感到傷心。
下邊該尼爾婭講故事了;她表示歉意地說,她的故事也並不愉快,但她還是講了起來。
故事之八
由音樂教師尼爾婭講述,說的是,熱心蒐集領袖像使某些人受益而使別人受害。
我曾在幼兒學校教過一段音樂課。我教的那個班,都是些四五歲的孩子。這些剛學會走路的孩子經常被告知列寧、黨以及其他一些他們根本不理解的東西。這個班主任特別熱衷於意識形態的教育。我教孩子們唱兒歌時她常常打斷我。她告訴孩子們說:“列寧老爺爺小時候也喜歡唱歌。好,孩子們,誰能告訴我列寧爺爺小時候愛唱什麼歌?”
總有某個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被壓迫者之歌。”
我跟她說過好多次,讓她別打斷我的課,但都無濟於事。
“我要給孩子們講列寧。這是他們應該瞭解的最重要的事情,即使在音樂中也一樣。”
唉,這樣的女人,你還能跟她說什麼?她曾讓孩子們搞了一個荒唐的競賽:回家翻舊報紙、雜誌、找列寧像,然後帶回學校,看誰找得最多。孩子們很賣力,帶回了不少從報紙、雜誌上剪下來的列寧像。他們把這些小畫像都裝在特製的剪貼簿裡。班主任積累了一大堆這樣的剪貼簿,最後都沒地方放了。每次檢查團來校,她都要當著他們的面誇耀她的這些寶貝。她為此得了不少榮譽證書和獎狀。
後來有一天早上,有個孩子,一個商店經理的兒子,來學校時帶來一大捆列寧像,都是從百元盧布上剪下來的。那個愚蠢的女人連看都沒看就塞進了抽屜,以備日後豐富她的剪貼簿。下午放學時那個孩子的母親把他接走了,從此再也沒回學校。
第二天,民警來到了學校,要求看看那個孩子帶來的是什麼樣的畫像。原來那個孩子的父親利用職務之便貪汙了許多錢,他把這些大面額的鈔票藏在了家裡的好幾個地方。那孩子發現了一個藏錢的地方。早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