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部分(第3/4 頁)
接管民政,按照他們的話說,這樣可以更好的配合天朝大軍行動,對這些人,李如松本來不想理會,因為這一干人來了也不是說就能籌措出糧草,徵發民夫,反倒是要耗用大軍的糧草。
不過李如梅在半路上畢竟被對方好好招待了一番,也抹不開這個臉面,從中說和了一番,讓那些朝鮮人就地安頓了下來。
這些人雖然找不到糧食,徵集不到民夫,不過卻有別的本事,領著明軍穿牆過戶的發覺了幾個大宅院裡的窖藏,雖說糧食沒搜出來多少,金銀財寶還是有的,他們發財,也少不得大家分潤。
而且這一干人還有一樁本事,城中的城外的,那些逃難回返的朝鮮人家,很多人都是維持不住生計,變賣家產的人不少,讓家中女眷賣身求活的也不少,言語不通,或者找不到門路,想賣都沒出賣,這時候這一干朝鮮官員就居中做個介紹,拿點好處,李家的兵將快活發財,他們也跟著落了好處,皆大歡喜的局面。
以往這等場面,李家幾個兄弟和一干親信最是喜歡,少不得也要與民同樂,但現在卻都沒有了心情,整日裡在屋內議事。
李義帶來了李成梁的信箋,而且還有口信,信箋上說的明白,此次平安道的大勝極為搶眼,在京師各處,李家加分許多,各級官員,朝野集團,有了這個勝利作為憑依,為李家說話也顯得底氣十足。
李成梁還說,現在這個時候正是乘勝追擊,如果能在王通進駐義州之前拿下漢城,那就是不世出的功勳,取代王通為主帥是十拿九穩,重現李家在遼鎮的輝煌也是有望。
“荒唐,荒唐,這沒有一絲可行之處,現在的軍需儲備,過了大同江隨時就有斷糧的危險,到那時候,更不要說平壤一戰,倭寇根本未損,現在黃海道有更多的倭寇兵馬,有斷糧的風險,軍心浮動,再和更強的敵人交戰,這不是個死局嗎?”
以李家的規矩,過來傳令的李義實際上就是代表李成梁,李家子侄的態度就要拿出對李成梁的態度,可李如松憤怒之極,直接當著李義的面摔了茶碗。
“大少爺,老爺的苦心您也要理解,他老人家現在還是個侯爵,富貴之極,圖的是什麼,還不是為了幾位少爺還有李家一門,李義雖然多年在宅子裡管事,可也明白兵法,眼下這局面的確是大好機會!”
聽到這話,李如松直接爆發了,上前幾步就要抓李義的領子,李如柏和李如梅手腳倒是快,急忙的抱住了李如松,李義鎮定的跪在了地上,卻從靴子裡摸出一把短刀,李寧和李三石看到之後也是拔刀,卻沒想到那李義將短刀對準了自己喉嚨,依舊沉聲說道:
“大少爺,李義說這番話也不是私心,也不是自家多嘴,若是大少爺信不過,就請吩咐一句,李義這就自行了斷。”
李如松掙扎幾下,脫不開他兄弟的拉拽,聽到李義這番四平八穩的話,也一下子沒了力氣,被李如柏向後拖了幾步,站在那裡無力的說道:
“這些話你帶回去給父帥講,他用兵這麼多年也知道其中兇險,咱們家現在還有兩個總兵,幾個副將參將的,也該知足了,要是冒進將老底子都丟在了這裡,那咱們李家還能做什麼,還想什麼從前的富貴,恐怕連現在都維持不住啊!”
說到這裡,李如松也不急了,這洩氣態度也讓其他的人沒了言語,李如柏李如梅都是鬆開了手,李如松看了他這兩個兄弟一眼,沉聲說道:
“這世道已經變了,咱們不能按照老法子那麼行事了,現在就是該做什麼就做什麼,等看明白了再作計較。”
屋子裡的氣氛一下子變得沉重,李義也是放下刀默默站起,遲疑了下開口說道:
“大少爺,倭寇不是不經打嗎?斬首都快過萬了……”
“那過萬首級裡……倭寇不是不經打,是不會打,現在還不摸我們的底細,但他們退兵的時候就難啃的很,倭寇這大軍的韌性怕是比韃子要強出許多,不好打,不好打,更不要說倭寇比咱們多那麼多!”
李如松說的慎重,李義卻有些不可置信,失禮的看了看李如柏和李如梅,看到這二人都沒有什麼反對的神情態度……
話都說到這樣的地步,李義不信也得信了,這次跟隨大隊來的,也有懂日語的通譯,審問倭寇俘虜也很快有了結果。
平安道東側的寧安道(咸鏡道)有倭寇第二軍團兩萬三千人,黃海道和江原道各有倭寇第三和第四軍團共兩萬五千人,算上退出平安道的第一軍團,李家周圍的倭寇兵馬差不多有八萬,這那裡是大捷的形勢,分明是危急。
李義將這些情況詳細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