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部分(第1/4 頁)
但現在義州大本營的積儲就很緊張,給這支前頭部隊的供應也是吃力的很,雖然現在人馬吃的都飽,糧道也沒有斷,但卻是在一個水平線上搖擺,稍微過分就要出麻煩。
相對於依舊粗疏輕佻的李如柏等人,李如松在宣府歷練幾年,見到聽到的多了,性子沉穩了許多,他對這軍需糧草的計算則是上心的很,這一路進擊,他一直在糧草上留心,糧道那邊也安排了足夠的護衛部隊。
不過讓李如松失望的是,不管是平安道的各個村鎮,還是這平壤城,都沒有太多的糧食積儲,不足以支撐更長時間的作戰。
所謂向南三十里,軍糧恐怕就接濟不上了,並不是誇張之語,而是眼下這個局面,運送軍糧的距離越長,運輸本身耗費就越大,現在本身就在一個臨界線上維持,稍微過量,就要出問題了。
“大哥你想得太多了,等咱們再向前百里,拿下這朝鮮什麼道,軍糧就地就可以籌措!”
看著李如柏滿不在乎的說這個,李如松終於是動了火氣,直接站起身來說道:
“混賬話,倭寇在城內積儲了多少糧食,抓到的朝鮮民夫不是說,倭寇的糧食也要從京畿道運過來嗎?黃海道那有什麼糧食,沒了軍糧就咱們手下的這些兒郎,恐怕馬上就要亂,到時候哭都哭不出來!”
李如柏還想頂嘴,可看到李如松眼睛瞪起,滿臉怒色的模樣,嘟囔了幾句也不敢出聲,李如松轉頭對李如梅說道:
“護送首級的事情,你自己親自跑一趟,報功是次要的,軍糧輜重的事情一定要盯緊了,糧草斷三天,我們連這平壤城都呆不住,你明白嗎?”
李如松的突然暴怒,讓李如梅也是嚇得夠嗆,在那裡連連點頭。
萬曆二十一年的正月,宣府總兵李如松入朝大捷,這個訊息傳播的極快,遠遠超過了正常軍報公文的傳聞。
遼寧上下都是心知肚明,遼西李家近千騎兵就用來幹這個了,各處快馬加急,將這個大勝的訊息傳到天下各處,尤其是京師那邊,已經有言官提出了諫言,說李家這般大勝,是個極好的勢頭,不如順水推舟,就讓李家擔任主帥,趁勝追擊等等,這樣的說法,自然被嗤之以鼻,現在不過是在平安道一地的勝利,而且是逐敵軍出城,並未有什麼太大的殲滅戰,倭寇僅僅是退卻而不是潰敗。
至於送過來的首級,這裡三千那邊三千的,湊起來斬首過萬,這戰績實在是輝煌的很,想當年戚大帥縱橫東南,打了那麼多年,斬首的倭寇是多少,也不比這個多很多。
但對這個輝煌的戰績,遼寧巡撫徐廣國和錦衣衛派駐在遼寧的人員在奏疏和公文上都有說明,對這個數目都是認可,但都在公文上提了一句“其中有朝鮮百姓首級,數量不詳”。
殺良冒功在大明實在算不上什麼大事了,有這麼一句,大家也就明白,這大捷中摻有水分,至於這水分是多少,大家沒有辦法判斷明白,但心裡的折扣是免不了的。
李家在京師上上下下的活動,李如梅卻在義州這邊活動,原本以為押送首級過來報功是個大好的差事,最起碼人人給個笑臉,這個倒是沒錯,巡撫徐廣國和遼南總兵這一邊,在點檢首級上頗為配合,李家還很是擔心對方在首級上做手腳,這個倒是白擔心了。
但李如梅請求徐廣國給平壤城的李家兵馬加送糧草,這個提議卻是被拒絕,遼寧巡撫徐廣國回答的很是明白:
“遼國公所率大軍將至,義州本地糧草尚有不足,那有餘力加送平壤,請宣府李總兵據守平壤掃蕩平安道和寧安道倭寇殘敵,等待大軍來援。”
離開平壤前,李如松和李如梅說的明白,糧草不到就不可能擴大戰果,李如梅別的不知道,卻知道這擴大戰果對李家的意義,自然是不肯罷休。
掄起扯皮水磨工夫,誰也比不上文官,徐廣國那可是從地方上一步步熬上來的,這等功夫更是爐火純青,幾次交道打下來,李如梅連這個年都沒有過好,每天都是求懇,辯論,吵架……
李家人會做官,李如梅也不是懵懂的生手,看到這個模樣,自然是備齊了重禮,遼寧上下誰不知道徐廣國貪的厲害,是個見錢眼開的角色,卻沒想到這次的重禮沒有絲毫的用處,差役門房什麼的都是得了吩咐,送禮的連門都不讓進的。
“撫軍大人莫非是看不得我們李家立功,只等著遼國公過來撿這個現成便宜?”
你來我往的折騰了幾次,李如梅也是急了,直接撕破臉說出了這番話,徐廣國眼裡可進不得沙子,當即就是拍了桌子。
“本官是此次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