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2 頁)
……當他健步走上講臺時,正襟危坐的聽眾們的腦海中,一定浮動著這些詞彙和場景。
李博士說:我的工作是對死人講話,今天對活人講話,如果講得不好,請大家包涵。會場一下子騷動起來,好像每個人都在爭先恐後證明自己是個大活人。
他正式開講,演示了很多幻燈片。照片上一個渾身是血的人倒在地上。他說:警察讓我去現場,問我怎麼回事,我說很簡單,他被槍擊了,因為他的圓領衫上印著Just Got Shot(剛被射殺)。警察又問有什麼線索,我說那行字的下方就是電話號碼。警察說,結案。聽眾們鬨堂大笑。這麼容易的案子誰都能破了。
他又放了一張照片,是一個女人仰面躺在地上。他說:我趕到現場,問警察在找什麼,警察說找馬,因為女屍雙手雙足彎曲,呈騎馬狀。聽眾大笑。他問聽眾發現了什麼,回答正確的人,可以獲得他研究中心的一枚徽章。雖然大家相信他說到做到,因為講座中間,他已經分發了多枚徽章,但聽眾們瞪大眼睛找來找去仍不得其解。他最後告訴人們:她的*內外前後都反了,這是自己穿的,還是別人穿上去的?人們恍然大悟。他接著說:這裡有不少女士,像這樣穿*者請舉手。聽眾們咯咯地笑。他嚴肅地說:現場勘察最重要的,是發現容易被忽視的東西,再高明的犯罪,也會留下蛛絲馬跡。
讓聽眾們伸頭張嘴聽講,掌聲笑聲不斷的講座本不多見,何況是這麼一個嚴肅高深的刑事偵查話題。揮灑自如,輕鬆幽默,娓娓道來,如數家珍。站在人們面前的,就是這樣一位充滿自信與智慧的老人。“神探”、“當代福爾摩斯”果然名副其實。
受這種氣氛的感染,我斗膽站起來提了一個問題。我問:您演講的題目是“犯罪與經濟”,前半部分說犯罪給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損失,後半部分又說犯罪製造了警察和偵破技術等很多就業機會,您是如何看待這種平衡的?這是一個故意刁難、沒有答案、或者說答案自明的問題。他回答的大意是:如果沒有犯罪,我就失業了,但我是真心希望犯罪越來越少。這樣的回答並沒有什麼高明之處,我也沒有期望一個破案專家對這樣的問題提供石破天驚的答案。
由於時間關係,我是唯一一個現場提問的,因而沾沾自喜了好一陣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