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部分(第1/4 頁)
“參見陛下……”聲音在金碧輝煌的宮殿裡回dàng,過了半響,卻沒有聽到李世民的回應,韓瑞心裡有些奇怪,也有幾分惴惴,xiǎo心翼翼抬頭,偷偷的觀望,卻見御案之上,李世民輕輕皺眉,手裡拿著一本冊子,神情傷感,長長嘆息。
怎麼回事?韓瑞mí惑不解,卻沒敢開口詢問,只得老老實實的低頭,沉默等候。
“皆是忠烈之士,朝廷的功臣,怎能棄之不顧,讓他們埋骨異鄉……”李世民自言自語,拿了支筆,染了朱漆,仔細的批示起來。
韓瑞聽了,隱隱約約,有幾分明白,李世民手中的冊子,應該是此次征討吐谷渾,陣亡的將士名錄,戰爭就是這樣,在榮耀的背後,也意味著死亡,想到戰役之後,許多家庭因此而哭泣落淚,悲痛yù絕,韓瑞心中也頗為黯然。
特別是韓壯,是先鋒部隊,身臨戰場第一線,更加的危險,也不知道他的情況怎樣了,韓瑞憂心忡忡,眼巴巴的看了眼,李世民手中的冊子,也不知道,陣亡名錄裡有沒有韓壯的名字,考慮之時,忽然心中一緊,卻是察覺李世民目光投shè而來,連忙低頭,一陣發虛。
幸好,李世民沒有責怪之意,淡聲說道:“起來,賜坐。”
韓瑞連忙拜謝,儘管十分清楚,這個時代的禮節,但是仍然有幾分感嘆,慶幸穿越唐代,面見皇帝之時,不僅不用搗蒜似的嗑頭,而且還有席子可坐,要是再往後幾百年,就沒有這樣優厚的待遇了。
要知道古代君臣之間的禮儀,並非自古不變的,至少在唐代以前,根本不像明清那樣的森嚴,不可逾越,先秦時期,不僅僅是臣下向君主施行,而且君主也有向臣下回禮的儀制,不過隨著秦始皇實行中央集權制度,君權增強,臣權削弱,這種回禮的情況,才漸漸減少。
不過,仍然存在,李世民就時常教育幾個皇子,老師授課的時候,一定要按照規矩禮拜,以示尊師之道,而且允許顯要之臣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共同坐而議政,以字親近稱呼臣下,更是常有的事情。
房玄齡就是很好的例子,本名房喬,可是李世民上朝之時,常呼其字玄齡,傳到民間,百姓不知道情況,以為房相公的名字,就是房玄齡,一直流傳千古。
見到韓瑞落坐,李世民也沒有急著問他荊州的情況,而是輕聲嘆息道:“兵戈,果真是不祥之物,可恨酋首伏允,不明白此理,常年侵掠邊庭,戳我臣民,屢教不改,迫不得已,朕只好派兵征討,以儆效尤,而今伏允授首,算是罪有應得,可憐不慎犧牲的將士……”
李世民自言自語,為情緒低落,黯然神傷,儘管李唐王朝,就是以刀兵起家,逐鹿中原,打下江山的,李世民本身,更是身經百戰,親手斬將殺敵不計其數,自然不會覺得,戰爭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更加不會覺得,征討吐谷渾錯了。
然而,就是唯我獨尊的皇帝,也有基本的憐憫之心,聽聞大唐將士,浴血奮戰,最後為國損軀,李世民多少有些觸動,肯定要按照慣例,加以撫卹,免得其他軍中袍澤將士,有兔死狐悲之感,動搖了軍心。
本來,李世民不是詢問自己,韓瑞沒有必要回答的,可是心裡突然冒出一個念頭,猶豫了下,大膽說道:“陛下……”
第四百七十一章 建議與提醒
第四百七十一章 建議與提醒
“凌煙閣?”李世民很快平息傷感的心態,皺眉道:“這是何物?”
“就是類似於漢代麒麟閣、雲臺的建築。(…)”韓瑞連忙說道:“不過,稍有不同的是,在臣的設想之中,這個凌煙閣,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是與麒麟閣、雲臺一樣,供奉有功於社稷的將相功臣樓,二是建造一個英烈堂,供奉征戰沙場,為國捐軀的將士,立其牌位,述其英勇事蹟,以供百姓悼念瞻仰……”
“凌煙閣,功臣樓,英烈堂”李世民沉yín起來。
麒麟閣十一功臣,雲臺二十八將,在史上赫赫有名,李世民自然清楚,表彰功臣,不僅可以收買人心,更是起到了榜樣的作用,有利於後人效仿,對於李唐江山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其實在李世民的心裡,也隱約有這樣的念頭,可是頗有顧慮,畢竟這些開國元勳,大部分仍然健在,本來已經名滿天下,再加以厚譽,恐怕不好控制,儘管如此,對於韓瑞的提議,李世民也有幾分遇到知己的感覺。
在李世民看來,韓瑞不是近臣,與自己接觸不多,不可能揣摩到自己的心理,而今也有這樣的念頭,可謂是英雄所見略同,可惜這個提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