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部分(第2/4 頁)
én之外,才會mén可羅雀,不然連韓瑞都來拜訪,那些受到李靖提攜的部將,怎麼可能不見蹤影。
人走茶涼的事情,在古代不是沒有,但是忠義之士,卻是佔了主流,且不說,朝廷並沒有證實李靖有謀反之意,就算李靖真的反了,有些人,真的會跟從響應,而且在失敗之後,從容陪同赴死,愚昧也好,無知也罷,這是時代的觀念,無須後人評價。
當然,事情真到了這種地步,以韓瑞的xìng情,肯定會……咳咳,趨吉避凶,人之常情,不值得口誅筆伐。
不過,明白其中的原委,韓瑞自然不怕受到牽連,光明正大的前來拜訪,可是李靖卻沒有接見的意思,韓瑞猶豫了下,回到馬車之上,僕役請示道:“郎君,要回去了麼?”
“不,繞行,去後mén。”韓瑞吩咐道。
僕役應聲,收攏韁繩,稍微抖動,驅馬慢行,順著街巷,向宅院的後mén而去,也沒多久,馬車悠悠停了下來,韓瑞以為到地方了,掀開車簾一看,頓時愣住了。
卻見xiǎoxiǎo的巷子之前,擠滿了車馬與行人,其中有布衣百姓,有文人書生,有販夫走卒,自然少不了將士軍衛,可謂是三教九流,包羅永珍。然而,眾人齊集在這裡,卻沒有發出多少聲響,靜悄悄的,守候在xiǎomén之前,即使知道,開mén的可能xìng不大,卻沒人願意離開。
看到眼前的場景,韓瑞心中感慨萬端,走後mén的歷史,果然是源遠流長……
也難怪,李世民會這樣猜忌,功高震主自然是主要原因,偏偏李靖又深得人心,即使明白他根本沒有任何反心,但是李世民可是清楚的記得,當年的李淵,是怎麼在部將的攛掇下,起兵造反的。
黃袍加身的事情,不僅只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專利而已,古代可是有不少例子,以史為鑑的李世民,焉能不知,駕馭功臣,一向是恩威並用。
韓瑞相信,李世民與李靖君臣之間,定有默契,如同當年,擊滅突厥,挾大功凱旋歸來的李靖,受到蕭瑀的參奏,不作解釋,更不爭辯,只是頓首謝罪。
其實,這根本沒有什麼好辯解的,士兵們萬里出征、浴血奮戰,在攻破敵城之後,難免會有些搶掠之舉,奪取敵人的物資補給軍用,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孫子兵法有云:“取敵之利者,貨也;車戰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
李世民知兵事,怎麼可能犯這種低等的錯誤,在這方面大做文章,只不過是利用此事,告誡李靖不要居功自傲、忘乎所以,好比現在,李世民知道李靖沒有反心,但是有人上告,自然順水推舟,想要透過這件事情,敲打李靖,讓他繼續戒驕戒躁、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
然而,明白其中的道理,也清楚李靖不會有危險,主動引退,閉mén謝客,不過是明哲保身的策略而已,但韓瑞還是來了,因為他心裡很是惋惜,不想見到一個舉世無雙的大事軍家,從此以後,閒居在家,直到老死chuáng榻。
這是最大的恥辱,對於將士來說,馬革裹屍才是最好的歸宿,戰場才是施展才能的舞臺,李靖也不例外,不然,吐谷渾入侵,李靖得知此事,卻主動向李世民請纓,而且多年以後,李世民yù伐高麗,李靖不顧年老多病,慷慨表示願意為國出征。
可見,多年的隱居生活,根本沒有磨滅李靖縱橫沙場的意志,心中熱血不消,只是為了家族與子孫的平安,不得不jī流勇退而已。
古來英雄,能夠做到這點的,少之又少,不是其他大臣,不知道自古功臣,不得善終的慘痛教訓,而是捨不得放下手中的權利,可謂是生命不息,官yù不止,所以,才顯得李靖的難能可貴,也是由於此,韓瑞才覺得,不應該讓這樣的英雄,就此埋沒。
不過,心中雖然有良策,但是連李靖的面,卻沒能見到,卻讓自詡諸葛孔明再世,能言善辯,巧舌如簧的韓瑞,束手無策,高嘆奈何。
就在韓瑞左顧右盼,思索怎麼求見李靖之時,身材魁梧的韓壯,在人群之中走了過來,輕聲招呼道:“阿弟,你也來了。”
“十八哥。”韓瑞眨眼,忽然驚喜道:“你能不能幫我向常shì衛打個招呼,就說我有急事求見李公。”
“沒用的。”韓壯苦笑說道:“我試過了,他根本不理會。”
呃,韓瑞愕然,頓時一陣惱火,也難怪剛才在前mén,自己叫喊了半天有急事求見,守mén的僕役都不理會,原來是有了前科,人家根本就不信了。
“我們等了大半天了,有人甚至從昨天至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