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部分(第3/4 頁)
第二百八十六章 避風港
第二百八十六章 避風港
“魏玄成有語,突厥人是鳥獸野心,非我族類,弱則伏,強則叛,其天性也。(…)”顏師古捋須說道:“我等豈能不知,但是人家舉族來投,獻策歸附,卻盡數坑殺屠戮,那麼四夷部族,蠻夷國邦,必會人人自危,爭相抵制,不肯臣服,如何是好。”
“不服,就全殺了。”韓瑞說道,試探他們的反應。
孔穎達微微搖頭,耐心解釋道:“這樣就得不償失了,夷族部落明知必死,同仇敵愾,反抗激烈,不利我大唐軍將征伐,況且,部族滅盡,有何益處,不如收留安撫,置於內地,令其定居,耕田狩牧,歲歲朝貢。”
兩人言下之意,韓瑞聽明白了,什麼仁義道德,那是套話,自東漢末年到現在,兩三百年時期,天下太平,沒有兵戈的日子,不超過五十年,在戰火紛飛的時代,思想僵化,迂腐守舊的儒生,根本沒有出頭的機會,存留下來,居於高位的大儒,更加明白務實的道理。
不是人家讀書傻了,不知道養虎為患的教訓,而是從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慮問題,破了突厥之後,把突厥首領貴族全部招來京城,名為加官進爵,實則剝奪他們的權力,再將突厥分遷各地,相互制衡,加以節制。
同時,選酋良入宿衛,從軍為將,討伐叛逆,以夷制夷,這種手段,從漢朝就開始使用,直到現在,還很有效果,比如現在,朝中最有名的阿史那家族,給李世民攏絡得服服帖帖,感激涕零,忠心耿耿,指哪打哪,就是率領軍隊,打同族部落,也毫不手軟。
也就是這些政策,造就了李世民天可汗的名聲,對於這個時代來說,這些手段才是最有成效的,韓瑞仔細考慮,慢慢的沉思,防範於未然,自然是很有道理,問題在於,由於時代條件限制,對於中原以外的地區,控制力度薄弱,而且問題的根源上,還是在於本身。
魏徵總結,草原部落,弱則伏,強則叛,自然之理,但是反過來說,所謂的強與弱,那是相對而言,歷朝歷代,中原王朝強盛,那些部落再強也是弱,反之,再弱也是強,說到底,自強才是硬道理。
比如現在,大唐如同旭日東昇,破滅突厥之後,君臣百姓無比的自信,這不同於隋煬帝楊廣粉飾太平的虛榮,而是建立在強大的實力上面,相信只要陌刀鐵騎出動,能夠粉碎任何叛逆蠻夷,凱旋歸來。
想想,強盛的漢唐,班超之類的書生,帶著幾個僕從,在別人的地盤上,就敢將匈奴使節宰了,幾百騎兵,就敢掃蕩草原部落,甚至上演一人滅一國的奇蹟,讓人瞠目結舌之餘,也不得不為之驚歎。
韓瑞心潮起伏,卻是忘記了初衷,明明是想給兩個大儒上課,講述下養虎為患的危害,可是人家比自己更懂,也是悲哀,以前看史書,總是大罵祖宗糊塗,資敵自虐,遺患子孫,卻是忽略了,是後世子孫自己不爭氣,怪不到人家頭上。
但是,知道結果,卻不作為,怎能甘心?
問題在於,想不到更好的解決辦法,或許魏徵就是如此,所以乾脆建議一殺了事,一了百了,可惜這個決策,有些超前,而且不符合朝廷利益,自然給大部分人否決了。
不過,韓瑞也不能埋怨他們腦殘,畢竟這個時代,所謂的長遠之策,與為後世子孫計,跟可持續發展戰略差不多,嘴上經常提到,但是是否實行,那就兩說了,相對,自然是眼前利益比較重要。
頭痛啊,韓瑞嘆氣,第一次發現,知道太多了,也是種煩惱。
見到韓瑞冥思苦想,顏師古與孔穎達也沒有介意,少年人,初涉軍國大事,總要認真琢磨一番,這是好事,就怕聽了就忘,學問再好,才華再高,卻不明時務,只是清客詞臣罷了,還有什麼前途可言。
受到後世的影響,韓瑞表現對那些大儒很尊敬客氣,但是內心內處,卻是有些優越感,覺得自己學問不如他們,但是見識他們就不如自己了,這話也是沒錯,不過也要分開而論,熟知歷史走向,發明創造,靈活變通等方面的能力,他們自然不如韓瑞。
然而,韓瑞畢竟是穿越而來,一年時間,努力融入其中,但是怎能與這些生活了幾十年,又是時代精英的大儒名士相比,特別是朝堂政治,只是接觸到邊緣,屬於入門階段,更是不能與他們相提並論了。
官與民之間,差別真的很大,如果不能適應,那隻得與陶淵明、白居易一樣,歸隱田園,縱情山水,就怕沒有這個自知之明,熱衷於官場,輕則是仕途黯然,沒有出頭之日,重則自身難保,禍及家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