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知道了。”說完這沒頭沒腦的半截話,李淵一甩袖子走了。
裴寂最瞭解李淵的心,跟蹤追擊,又來到相國府,進見李淵說:“先前已有龜鏡,大王當為天下主。先人有言‘功蓋天下者不賞’大王若再疑臣,不稱唐帝,我裴寂第一個辭官而去。”李淵撫著裴寂的背,含笑不語,半天才說:“容我再考慮考慮。”
裴寂弄不清李淵下一步還需要什麼,又連夜去找李世民,陳述情況時劉文靜在場,一言點破——“大王想讓你再造造禪位的輿論。”
裴寂拍一下腦袋瓜,回去後指揮手下人三弄兩弄,炮製出所謂太原慧化尼、蜀郡衛士嵩等歌謠詩讖來,製成許多小傳單,貼得長安大街小巷都是。其中慧化尼詩曰東海十八子,八井喚三軍。手持又白雀。頭上戴紫雲。歌謠為:
丁丑語,甲子深藏入堂裡。何意坐堂裡,中央有天子。
傳播完流言之後,裴寂又領一幫積極分子,闖入大興殿,徑直把禪位的事說給隋恭帝聽。隋恭帝知道自己是一塊想摘就摘的招牌,無可奈何對裴寂說:
“隨便你們怎麼辦,只希望給我一處房屋,讓我安度餘生。”“這個自然,”裴寂又催促道,“你趕快主動下個禪位詔書,越早越好,越早對你以後的處境越有利。”“寫,寫,朕這就寫!”
“我已擬了個草稿,你看看。”裴寂從袖中拿出一張黃帛紙來。紙竟然是皇帝下詔的專用紙。
隋恭帝苦笑一下,瞄了兩眼草詔,指著御案上的璽寶說:“你看著蓋吧,蓋好了連印一塊拿走!”
裴寂也不客氣,摸過璽寶,飽沾紅泥,“叭”一聲,端端正正蓋了大印。隨後連招呼也不打,帶著一幫人呼嘯而去。
武德殿裡,李淵聞聽皇帝有詔書,乃有板有眼跪倒接旨,但見上面寫道:
天禍隋國,大行太上皇遇盜江都,酷甚望夷,釁深驪北,憫予小子,奄造不愆,哀號永感,心情糜潰。抑維荼毒,仇復靡申,形影相弔,罔知啟處。相國唐王,膺期命世,扶危拯溺,自北徂南,東征西怨,致九合於諸侯,決百勝於千里。糾率夷復,大庇氓黎,保朕躬,繄王是賴。德侔造化,功報蒼旻、士庶歸心歷數斯在。屈為人臣,載違天命。在昔虞夏,揖讓相推,苟非重華,誰堪命禹。今九服崩離,三靈改卜,大運去矣,請避賢路。予本代王,及予而代,天之所廢,豈其如是?庶憑稽古之聖,以誅四凶,幸值維新之恩,預充三恪。雪冤恥於皇祖,守禋祀為孝孫,朝聞夕隕,及泉無恨。今遵故事,遜於舊邸,庶官群辟。改事唐朝,宜依前典,趣上尊號。若釋重負,感泰兼懷。假手真人,俾除醜逆。濟濟多士,明知朕意!
李淵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一時間痴痴愣愣,如在夢中。旁邊的李世民一揮手,大家“呼啦”一聲跪倒一大片,充滿感情地齊聲呼道:
“大王應以天下蒼生為念,順天應人,早即大位!”
李淵愣了一愣,明白過來。他不愧是在官場上歷練了幾十年的老官員,知道戲尚未演完,還得再走兩個過場,於是他做出一副生氣的樣子,斥責眾人道:
“吾立少帝,本為社稷,上報高祖,不失人臣。汝等為何要陷我於不仁不義矣!”
裴寂剛想吱唔兩句,李淵喝道:“速把禪位詔書還給少帝!”
裴寂無奈,只得不情願地接過詔書,倒提著出去了。來到殿外,李世民攆了出來,附耳嘀咕了幾句,裴寂點點頭,到宮外盤桓了一會,估計時間差不多了,又回到武德殿,叩頭對李淵說:“少帝死活不收,又把我斥罵了一頓,令我等立即奉大王即位。否則定斬不饒。”
誰人一聽,都知道這是大瞎話,李淵搖搖頭,跺跺腳,狠狠心,對裴寂叫道:
“是你的性命大,還是本王的節義事大!去!把詔書再奉還給少帝!”
裴寂拿眼瞅了瞅李世民,李世民點點頭。裴寂又提著禪位詔書轉身下殿,不知又上哪轉了一圈,又轉回來了,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弄出眼淚了,才對李淵說:
“少帝緊閉殿門不讓進,並隔窗放出話來,若唐王不接受詔書即大位。少帝將自裁之!”
李淵一聽少帝要死,大吃一驚,看看眾文武。接著淚流滿面接過詔書,對眾人道:
“恭敬不如從命,我只好接下這副擔子了!”
眾文武一聽,頓時拜倒在地,高呼聲聲震屋瓦——“萬歲!萬歲!萬萬歲!”
等眾人高呼完畢,李淵又進一步解釋道:“人說‘拘文牽旨,違天不祥’,我之所以有顧慮而徘徊,非徒推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