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2/4 頁)
中大臣都趕來相送。文成公主在後宮遍辭嬪妃後,又來到兩儀殿拜辭太宗。身著盛裝的文成公主在御階前叩下頭去,淚流不止,哽咽著對太宗說:
“女兒今日遠離長安,不能常侍膝前,望父皇善自珍攝,則兒臣雖遠行萬里,亦如長奉尊前。”
太宗亦覺傷感,點了點頭說:“吐蕃為化外之地,無文字、曆法,國人重鬼右巫、接手飲酒,以氈為盤。吾兒去後,要善待贊普,以自己的智慧影響吐蕃,改變吐蕃,鞏固我大唐與吐蕃的甥舅之誼。做得好了,你亦是吐蕃之國母,當受萬代之景仰。”
文成公主從小涉獵史書,明白其中的道理,再一次叩頭說道:“此去吐蕃,兒臣定不辜負父皇殷殷期望,定播我大唐之德威,望父皇常遣使臣入吐蕃,釋兒鄉思。”
“這個自然,我大唐是永遠不會忘記嫁出去的女兒的。”太宗說著,走下御座,親送文成公主至朱雀門外。
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響起,紫宸殿的鐘聲“dangdang——”敲響,在悠揚的樂聲裡,送親隊伍緩緩起行,離開了皇宮,離開了長安城。在長安西鎬水橋邊,車駕止住步伐,文成公主走下金車玉輦,與送行的王親貴戚揮手告別。公主含著眼淚,望了一眼長安城,望了一眼鎬水堤旁即將抽芽的垂柳,望了一眼一望無際、這片最讓人熟悉的鄉土,她擦乾眼淚,毅然回頭上了車轎。送親的人員也各自上了車馬,車隊宛如一條長龍,沿著渭水旁的官道向西進發……
送親隊伍曉行夜宿,沿途經過了鳳翔、秦州、鄯州等地,越過無數座崇山峻嶺,一路風霜來到了吐谷渾的日月山。吐谷渾首領河源郡王諾曷缽和妻子大唐弘化公主提前趕到行館,為文成公主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並留送親隊伍在吐谷渾休息了半個月。文成公主沒事就和弘化公主在行館內長敘別情,談故鄉長安的風土人情,談未來的生活。青海湖畔旖旎的風光和弘化公主的熱情,讓文成公主的心情漸漸開朗起來,旅途的勞頓也為之消失。
時序已進入四月,氣候溫和,春暖花開,休整後的送親隊伍告別好客的吐谷渾人,繼續向高原進發。又經過艱苦的跋涉,送親隊伍來到水草豐盛,風景秀美的黃河源頭。前面不遠處是柏海,有數隊吐蕃輕騎已趕來迎接了。在前面領路的祿東贊拍馬過來,俯身向金車裡的文成公主奏道:
“贊普已率部出唐古拉山口,在前面柏海紮下營寨,迎候公主。”文成公主頷首表示知道了,車隊繼續前進,但公主的心卻變得不平靜起來。此處到底不是中原,滿眼看不到一處村莊,一間房屋,藍天接大漠,遠處是白雪皚皚的雪山,風雨雷電,氣候不定。寞落蕭條倒也罷了,但不知夫君贊普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是否如祿東贊所說的那樣文韜武略,儀表堂堂……
文成公主正在思想間,但見前方一隊人馬打著旗幡,飛奔而來,人報:“吐蕃王駕到!”
車駕停住,江夏王李道宗按禮節首先迎了上去。松贊干布老遠就飛身下馬,急步走過來,見面後,雙方拱手行禮,經祿東贊一介紹,松贊干布一聽說對面是文成公主的叔父,二話沒說,即雙腿跪地向江夏王行了大禮。江夏王見贊普向他行了婿禮,大喜過望,他本來就是文成公主的生父。更可喜的是這贊普眉目爽朗,一表人材,舉手投足間,透露著一股英氣。江夏王心裡才一塊石頭落在地上,這松贊干布雖是化外之人,但畢竟是一國之君,也不辱沒我的知書達禮的女兒了。江夏王喜上眉梢,如不是因保密起見,江夏王真想親口叫贊普一聲“女婿”。
贊普給江夏王行過禮後,又獻上潔白的哈達,又獻上一碗酥油茶,江夏王一一接受。
“我的大唐公主呢?”松贊干布急切地問道。
入鄉隨俗,即將成婚的新娘也用不著掖掖藏藏了,江夏王到金車玉輦前把公主請了下來。
在二十多名年輕侍女的簇擁下,美麗端莊的文成公主鳳冠霞帔,一身盛裝,猶如一朵碩大的蓮花,盛開在遼闊的雪域高原上。看著唐朝公主及其隨從的華美盛裝,再看看自己人以氈為衣的模樣,一向心高氣傲的松贊干布有些愧沮,不覺中躬腰要給文成公主行禮——
“贊普不必多禮。”公主曼聲說道,同時輕輕地施了一禮。松贊干布見公主氣度文雅、端莊大方,舉止間透露著天朝大國的禮儀之美,不禁為之傾倒,重又恭請公主登上金車玉輦,大隊人馬合二為一,繼續前行。
到了吐蕃邊境柏海,贊普又親來迎接,江夏王護送文成公主的任務也算完了。在柏海休息兩天後,江夏王要率著護衛隊伍返回長安,臨別時他又叮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