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化,有些情況下,省錢的本領甚至取代大筆花錢而成為人們敬佩的物件。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琳達·巴特勒(Linda Butler)使用優惠券已經有幾十年了。她說,在過去的6個月中,她常常會在結賬時碰到有人向她諮詢購物的訣竅。這位51歲的主婦大量使用優惠券,常常會把本來150美元的購物賬單降到40美元。由於太多的人詢問,她正在考慮免費開設有關如何省錢的課程。
◆ 通貨膨脹增加了人們的心理壓力
沒錢的人,最盼著的就是有錢,以為掙錢越多就越開心。然而掙錢多不等於開心,只要心裡有壓力,就是不開心。
美國的工薪階層,工資掙得比同樣工種的中國人多幾倍,享受著很高的生活水準,過得可是現代化的生活,他們同樣也有不開心的事。
越來越多的美國人發現,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卻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卻不是令人感到最幸福的國家。很多美國人現在感到實現心中的美國夢越來越難。
通貨膨脹給人們帶來的是不安定的感覺。工資雖然還算穩定,但以實際購買力衡量的實際收入在不斷下降。這個時候最希望的是加薪,但更擔心的是企業裁員。
昂貴的醫療保險系統在通脹時代更是讓人苦不堪言。醫保對工資形成巨大壓力,一些現金緊張的公司被迫停止為員工買醫療保險,大部分美國人靠公司為其購買保險,在這個非常年代,一旦失業,全家的保險都要泡湯,簡直太恐怖了。怪不得不少美國人在比較了其他國家後,大聲呼籲,為什麼美國人錢掙得不少,但就是難以開心。揹負著高昂的生活壓力,美國人又怎麼能夠開心呢?
美國勞工部的統計數字顯示,奶製品和麵包價格同2007年相比上漲15%,雞蛋價格上漲26�7%;能源資訊管理的資料是汽油價格漲了36�7%,醫保開支同2000年比漲了91%,平均每戶美國家庭的生活開支比2000年增加了近5000美元。如果將通貨膨脹因素考慮在內,美國人的收入在2007年出現了負增長,而這一趨勢在中低收入者身上表現尤為明顯。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懸案之五 金融危機與實體經濟到底是什麼關係(3)
蓋洛普調查公司的調查顯示,10個美國人中有7位認為財富應該平均分配。這在以往是很少見的。仔細看看收入的變化,便可得到一些答案。2000~2007年期間,美國家庭真實收入中值下降1175美元,家庭平均基本支出(如汽油、住房、食品和醫保等)為4655美元,擁有5歲以下兒童的家庭每月要額外支出1500美元,上學後的兒童成本增加622美元。
美國經濟的中流砥柱中產階級實際收入下降。為了生活,他們不得不嚴重依賴信用卡。許多家庭在通脹壓力下被迫借貸,各類貸款數額明顯增長,2008年上半年有43�55%的美國家庭只能透過信用卡來維持收支平衡。
伯克利的經濟學家伊曼努爾·塞茨(Emmanuel Saez) 收集的資料顯示,在2002~2006年期間,占人口1%的最富有人群收入年度增長率為11%,而99%的美國人年平均增長率不到1%。
美國商務部人口普查局提供的資料顯示,2006年,美國最富有的1/5家庭平均年收入為168170美元,而最貧困的1/5家庭年收入僅為11352美元。前者為後者的近15倍。美國最富有的1%家庭佔有美國總財富的1/3,而佔總人口60%的中低收入者僅佔財富的4�2%。這是20年以來的最大差距,而按人種劃分,貧富差距則更加明顯。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資料顯示,在2004年,白人淨資產平均為14�08萬美元,而非白人僅為2�49萬美元,相差近6倍。曾是多少人一生追求的美國夢的根基正受到威脅。如今想要在美國改變經濟、社會地位,比在任何其他富裕國家都要困難。隨著失業率的上升,一些被解僱回家的員工開始重拾兒時的舊夢,創業成為新的選擇。但由於信貸緊縮,沒有資金做後盾,創業之路困難重重。
◆ 通貨膨脹使中低收入階層“首當其衝”
通貨膨脹中受影響最大的還是美國的中、低收入階層。因為沒有汽車和房子,最窮的階層受影響不算大,而最富有的階層,有足夠的儲備和高額的收入,足以幫助他們渡過暫時的難關,不過,他們也開始減少奢侈開銷。窮人與富人之間的階層才是最大的受害者。而這部分人群又占人口中的絕大多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