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3/4 頁)
用心跳起搏術幫助病人恢復心跳。口對口式和“Silvester法”都允許這兩個動作同時進行。
2、4、1 心跳起搏術
無論使用何種人工呼吸救助法,如果感覺不到脈搏,同時在做了10~12次人工呼吸後病人狀況仍無明顯改善,應開始進行心跳起搏術。
別浪費時間
首先讓病人仰臥在乾地上。用手掌猛擊胸骨下部(中部肋骨)可能會刺激心臟恢復跳動。如果仍無脈搏,增大力度,繼續進行。
雙膝跪在病人腰部兩側,雙掌交疊放於胸骨下半部、肋骨的中柱骨上。確保雙掌位於胸骨下端或末端之上的部位。雙臂伸直,身體加壓,搏擊病人胸部。在每次肺部換氣後,連擊6~8次。
成年人胸腔可下壓深約4厘米,每分鐘至少重複60次。動作應連貫迅速。不規則或粗暴施壓可能會造成胸腔嚴重受損。
對待兒童需要減緩加壓,增加推壓頻率。嬰兒和幼童只能用兩手指施加微壓,每分鐘頻率可提至100次。十週歲以上的孩子,可用一隻手掌推壓,每分鐘80~90次。
根據病人瞳孔擴散狀態、頸動脈是否恢復起搏確定急救是否成功。
人工呼吸仍是必須的。
2、4、2 施壓人工呼吸法
當救助者僅有一人時,選用“口對口法”或“Silvester法”,在兩次肺部換氣的間隔迅速重複心臟起搏術15次。
當救助者有兩人時,一次深度肺部換氣後連續重複5次心臟起搏術。進行人工換氣同時,留意頸部脈搏是否恢復搏動,瞳孔是否縮小。
病人一旦恢復呼吸,必須使之保持下去。病人保持恢復態臥姿(脊柱或頸椎受傷不能用恢復態臥法)。這種臥法可以減少病人恢復呼吸後,由於經常性嘔吐,有可能使得胃液阻塞呼吸通道而引起窒息的危險。要經常檢視病人狀態如何。
有條件時,可利用人工呼吸通道,使得昏迷病人有著良好的通氣條件。
人工呼吸通道使用前檢查裝備是否能完好工作,病人能否適應等等。
將人工呼吸通道管末端放在病人上頜部,輕輕轉動180度,插入喉部。
一旦位置恰當,病人即可自由呼吸。黏液積累會引起咳嗽打嗝。用抽提器清除黏液。
黏液抽提器 放入人工呼吸管道中,一端有瓣膜,既保證將黏液吸出,又不至於進入救助者的口中,也許你在剛出生時,醫生就曾用過它。如果沒有該裝備,用任何干淨的空管或者中空麥稈替代都可以,最好能消毒。別把黏液吸入自己口中。
3 失血及傷口包紮
成年後平均每人有6、25升血液參與血液迴圈。失血0、5升只會引起輕微頭暈,失血1升引起虛脫——心跳和呼吸頻率加快,失血1、5升就會倒下,超過2、24升會引起死亡。應立即採取果斷步驟進行止血。少量失血時,血液總體積在體液的補充下會維持平衡——也許會導致輕微貧血,但並不嚴重。體液需要透過飲水來補充。
血液中攜帶生命活動所必需的氧,呼吸暫停時如果伴隨著出血,應分別同時採取救護措施。既要使病人儘快恢復呼吸,又要能夠儘快止血。
靜脈或毛細血管出血時,可透過簡單壓迫止血。無論是否脫去衣服,微動脈出血都可透過傷口部位包紮來止血。傷勢嚴重時可運用施壓包紮法。
許多應急方法都可以止血——手帕、罩衫布都可用來包紮——應儘可能選擇潔淨的包紮材料,迅速包紮完畢。包紮材料攜帶病原菌會有引起感染的危險。但是,如果情況非常緊急,也就無法考慮包紮材料是否經過消毒處理了。
連續在傷口部位的周圍施壓5~10分鐘,可能會止住流血。要抵禦忍不住想鬆開看看的慾望。如果血液浸透包紮的紗布,可在上面再包紮一塊布。
有著脫脂棉的衣物,用來止血是很理想的。你的醫療盒中也帶有脫脂棉。
用繃帶縛緊,維持所需的持續壓力。
3、1 動脈失血
動脈管壁厚,血液流速快,血壓高。一旦動脈破裂失血,將是很危險的。必須及時止血。動脈血管常伴隨骨骼延伸,選擇合適位點施壓,能暫時控制住流血。
施壓位點
在動脈靠近面板表層的部位施加壓力可以切斷血流。特定體位的動脈出血應採取相對應的施壓位點。觀察傷口,如果流血沒有明顯減少,移動施壓手指,直至產生明顯效果。
□ 太陽穴或頭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