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第2/4 頁)
的,”李靖也對著地圖看了看,“就是那出青海驄的地方,”嘴角露出一些笑意。
“祖父,除了青海驄,這兒盛產的東西可是很多的。您可知道,青海有一種湟魚,全身裸露,幾乎無一鱗片,鮮嫩味美,您看,就是這種魚,”李業詡指著湖水近處許多游來游去的小魚說道,“還有一種冰魚,每到冬季,青海冰封后,只要在冰面上鑽個孔,水下的魚兒,在陽光或火光的誘惑下便自動跳出冰孔,捕而烹食,味道也是異常鮮美。”
“哦,翼兒,你是如何知道的?”李靖也盯著水中游來游去數量眾多的湟魚問道。
“是在此地探聽訊息的特戰隊員所說,只是附近的牧民,沒有吃魚的習慣,也沒有人捕魚,所以青海中的魚越來越多,祖父,我們可以讓軍士想辦法捕獲一些,改善一下軍中的伙食!”李業詡笑嘻嘻地說道。
“嗯,有理,一會老夫吩咐下去,讓一些會水計程車兵到湖中抓一些,我們先嚐嘗再說,若捕獲量多,可以充作軍糧,天天吃肉,都有些膩了!哈哈…”李靖也同樣眯著眼笑著,下意識地吞了一下口水。
水中許多魚兒在游來游去,相互追逐著,絲毫不怕人,若有個網,一兜下去,定能撈上來一大盆。
“祖父,如此美景好地,怎麼可再交還到吐谷渾人手裡啊,”李業詡異常狂熱的眼神,看著李靖。
“嗯,老夫一定再寫奏摺,連同軍報一起,送抵長安,再力求皇上在此地築城駐軍,守衛居住,讓我們漢人的足跡遍佈青海畔,”李靖收起迷離的眼神,以異常堅定的語氣說道。
“祖父,我想皇上一定採納你的意見的,”李業詡也是一副嚮往的神情,忽爾又很認真地問著李靖,“祖父,孫兒都想留在此地,鎮守邊關,同時也可以在這樣高地勢的地方練兵,若以後有徵戰吐蕃的時候,那這些將士們不會適應不了高寒地帶的環境。”
“此地會有人鎮守的,但老夫想,皇上肯定不會讓你留在這兒的,募兵的事,還有特衛的訓練,剛剛開了個頭,你若留在這兒,那誰可以接手下去呢?且你的妻兒,也定是百般不願意的,呵呵,即使老夫,也是不捨得的,”李靖笑笑說道,“但你說的,在此高原地帶練兵,若以後和吐蕃交戰,不會被環境所影響,這確實是個非常好的想法,老夫會報告於皇上的,至於誰會鎮守這塊地方,那還是由皇上來定吧!好了,我們回去吧,該起營了!”
幾騎飛奔著回到大隊人馬中!
李業詡後世沒有來過青海湖,但如今飛奔在湖邊,面對浩淼無邊的湖水,美麗如畫的景色,還是異常的震撼和十分留連的。
這在後世被喻為中國最美麗的湖泊,如今還在外族人手裡,而正是他們祖孫倆的這次征戰,有可能把這最大最美的湖泊,重新納入華夏的版圖。
他日攜著妻兒,在青海湖邊策馬奔跑,嬉笑玩樂,如此美景,豈不是人生一大快事?
只是好像離長安太遠了些!
但是---如此大好河山,如何能再落入外族之手!!!
第三卷 兵鋒 第三十二章 美味的軍糧
又是一天天黑時分,全軍安營休息,這是連續第三天在青海湖畔紮營了。
李靖所部的人馬行進速度也是很快了,從曼頭山出發,才三天時間,就已經行進了近三百里,卻還在青海湖畔。
曼頭山留下一部分步兵駐守著,軍中不多的輜重糧草也都留在了曼頭山,大軍輕裝前行,每人各自帶了十天的乾糧,但卻趕著一群牛羊等牲畜,這些都是充任軍糧的東西,卻能自己走著而去,不需要大量士兵運送的。
還有大量繳獲的戰馬,無論是騎兵還是步兵,都是騎在馬上行進的,戰馬多了,還有一些空餘的,都是隨軍而行。
全部都是四條腿在跑的,這也是行軍速度快的最主要原因。
李業詡所派出打探天柱王所部訊息的特戰隊員還沒有情報傳回來,而李靖一直在等的,就是吐谷渾最後這支成建制戰鬥力量的訊息。
近五十萬的吐谷渾人族人,成建制的戰鬥力量約有十餘萬,如今經過庫山、曼頭山、牛心堆,及李道宗和候君集的樹墩城幾戰後,所剩無幾,吐谷渾的青壯年男丁也應該沒有多少了,許多俘虜已經被押解往鄯州,估計鄯州刺史李玄運正為如此安置這些俘虜大傷著腦筋。
再尋機殲滅天柱王所部,那吐谷渾人能發動戰爭的根本就基本沒有了,雖然還有許多族人能上馬打仗,但那些基本都是一些老弱之輩,沒多少戰力的一群烏合之眾,在接下來清剿殘部的行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