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2/4 頁)
爭。
散了朝,李業詡灰溜溜地回了營,重新交待蘇定芳和鄭仁泰此行任務,不只訓練,還要做好戰鬥的準備,佈置完事項,再去找李靖問詢。
李業詡所蒐集的吐蕃情報,及吐蕃一些地方的地形情況,因為數量眾多,還有諸多相互矛盾的地方,李業詡只得結合後世記憶裡的青藏高原地形,進行校對,再作繪製。這次李業詡把所有吐蕃的情報,還有都帶去交與李靖過目。並把朝堂上發生的情況也詳細地說了,討教對策。
更出乎李業詡的意外,李靖也不贊成派遣大軍進入吐蕃高原與吐蕃大軍對戰,理由也是吐蕃高原環境太過於惡劣,我軍士兵大多未經歷過這樣高地的訓練,且高山峽谷不計其數,大多地方都沒有常居人口,後勤補給異常艱難,無法保證數萬人軍需之用,且不能就地補充,恐怕未戰就先潰敗。
以逸待勞,在吐蕃人行進幾千裡過程中,派遣特戰隊員對其進行騷擾性的襲擊,使吐蕃人疲憊不堪,待吐蕃大軍抵達我方邊境附近後,再與之作戰,那我方就佔盡天時、地利、人和之因,爭取集中兵力,殲滅其大部有生力量。
聽李靖一番說明,再結合所知道的後世青藏高原地情況,李業詡也明白過來,在無法對吐蕃高地進行征戰的情況下,在家門口等著吐蕃人的到來,也算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
李業詡在得到李靖的指點,再得到李世民的授權下,命令所有的特戰隊員和即將完成訓練任務的情報人員隨特衛大軍一道,往疊州一帶出發,進入吐蕃高地,偵探情報,並對吐蕃大軍進行襲擾。
李業詡嚴令部下,要求特戰隊員和情報人員們不惜代價,探聽吐蕃大軍的情報,早一步打探其行進方向和最終的目標地,並在我軍未做好攻擊準備前,用小規模的襲擾方式遲緩吐蕃人的行進速度。
以李業詡的想法,在吐蕃大軍行進過程中,截殺所有吐蕃人派出的斥侯,讓其無法探知情報,再對其進行襲擾,延緩吐蕃大軍的行進速度,爭取在冬天來臨之前,不讓吐蕃大軍抵達他們的目標地,讓吐蕃大軍在高原上過冬。
無論吐蕃人如何適應高原環境,但青藏高原的冬天還是異常恐怖的,就讓那惡劣的天氣去削弱吐蕃人的戰力吧。
李業詡相信,與吐蕃的戰事即將發生!
―――――――
特衛軍在蘇定芳和鄭仁泰帶領下,在四月底從長安出發,而其他近兩千人,留了下來,作為李業詡應急之用,裴行儉也被李業詡留了下來。
五月,李世民下發詔命,正式公佈組建情報院,以李業詡為院正。情報院隸屬兵部,但只對皇帝負責,兵部尚書無權干涉事務。
同時解除侯君集軍器大匠職,以軍器監少監李業詡領軍器監大匠,以將作監少匠閻立德為軍器監少匠,主爵郎中閻立本補閻立德職為將作監少匠,陳天寧為正六品上的軍器監丞。
第三卷 兵鋒 第一百零四章 閻氏兄弟
特衛往疊州一帶出發。特戰隊員及大部分情報人員也伴隨著特衛一道而去。
李業詡隱隱有這樣的感覺,若吐蕃真的攻擊大唐邊州,那佈置到這一帶的特衛將成為決定此次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
前方沒有情報傳來,兵部尚書侯君集在做出徵前的準備,以應付可能的戰事發生,但沒李業詡什麼事兒,手上自己能指揮的人兒都已經派出去了,李世民也沒新的事兒交給他,李業詡倒也閒下來了,除了常到李靖那兒商議與吐蕃的戰事外,還有許多時間空閒在家裡。
李世民前些日子佈置軍制改革的報告還沒完成,李業詡當下也吩咐裴行儉跟著自己一道兒回府,由李業詡口述,讓裴行儉執筆,寫那份可能關係到大唐以後軍隊如何編制的報告。
李業詡閒著時候雖然也練些字,但要寫如此長的報告,已經有些厭煩,甚至是深惡痛絕了。用毛筆字寫工整的繁體字,哪裡有用硬筆寫簡單些的簡體字來的方便,當下便把這任務交給寫得一手異常不錯字型的裴行儉。
李業詡經過一些時候的斟酌,關於軍隊如何編制管理的想法有了進一步的完善。李業詡整理思路後慢慢講,裴行儉在一邊記錄,幾天下來,也有一些成就了,寫在紙上的報告可比當初與李世民說的詳細多了。
只是苦了裴行儉,李業詡嘴巴講得快,裴行儉寫的也快,但還是跟不上李業詡的速度,李業詡也只得放慢速度。前一天裴行儉還是用一手工整的隸書體記錄,待後面一天李業詡再去看時,發覺裴行儉寫的是一手龍飛鳳舞的草體,不禁大驚失色,“守約,你寫的這一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