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第3/4 頁)
,李業詡正與蘇定芳和鄭仁泰等人商量軍情。
這些日子有持續不斷的關於吐蕃的情報傳回來,他們正在整理這些情報,進行綜合分析。
從收集到的情報上看,吐蕃大軍的行進速度並不慢,從原來蘇毗部領地的犛牛河畔起營後,已經越過了諾矣江,正折向北偏東方向,準備從前面那座極高山中間幾處較低的山谷間穿過,往疊州方向行進。
吐蕃人的形進方向基本探明,雖然情報有幾天時間的延誤,但數十萬大軍在高原上也不可能一下子轉向,即使是久居高原吐蕃人,終年冰封的雪山也是不會去攀越的,肯定要找地勢低的山谷間透過。
“將軍,長安急報,!”帳外一名親衛匆匆地跑了進來,把一份剛剛收到的情報交給迎上來的鄭仁泰手中,還有一份給李業詡的密令。
鄭仁泰接過軍報一看。臉一下子白了,卻沒說什麼,把手中的情報交給李業詡。
李業詡接過一看,臉色雖然沒什麼變化,但心裡卻在打著突兒。
朝廷下發的詔命裡,出征計程車兵只有他們這裡集結在這裡的約五萬人,還有侯君集親率的一萬餘人本部,與吐蕃三十五萬大軍相比,實力相差不是一般的懸殊。
“將軍,我們要如何佈置?”鄭仁泰在一旁問道。
另外一些將校也滿是疑惑地看著李業詡,看到幾位主官臉色都有些異常,他們也猜著有大事兒發生。
李業詡又仔細地看了遍軍報,確實沒錯,又拆開密令看了,待看到最後幾句話,李業詡恍然明白過來。
這樣的佈置應該是自己祖父李靖的主意,以少數兵力,在快速運動戰殲滅吐蕃人的有生力量,除了他老人家,還有誰敢有如此主意?想到這李業詡臉色恢復了輕鬆。
“各位,朝廷出征的詔命已經下達,戰事很快就開始,馬上去做準備,稍後即起營!”李業詡命令道。
“是,將軍!”各將校都領命出去。
“妹夫,這也太懸了?”待其他將校都離去,只剩三人時,鄭仁泰說道,“從地形上來講吐蕃人更適應這種高地的環境。而且,面對吐蕃如此數量大軍的進犯,這些地方的羌人,很有可能趁機叛亂,天時,地利,人和,都給吐蕃人占上了,我們用劣勢兵力如何與之作戰?”
“正是因為高原上地形險惡,朝廷才決定派少數兵力迎戰吐蕃人,!”李業詡看著鄭仁泰道,“吐蕃及多彌、白蘭諸地多高山河谷,地勢落差很大,不像平地上,能展開更多地軍隊出擊,一些地方甚至只能一人一騎透過。而且糧草補給運輸極其困難,若我方派出幾十萬軍隊出戰,都擠在一塊兒,如何出擊?這幾十萬人軍隊所需的糧草,供應運輸的人至少也要和軍隊數相仿才能保證。因地勢險要,許多地方都要人扛手運,定是無法保證糧草的及時供應,正是此道。所以朝廷沒有派更多的軍隊來!”
“再則,吐蕃人以為,我們還未偵知他們的形蹤,無法做出及時反應,或者即使我們能偵知他們的形蹤,也無法在很短的時間內集結大量兵力與他們對抗,但吐蕃人想不到的是,我們已經有數萬精兵集結在邊境一線,隨時可以出擊!出其不意,兵之上道也!”
“將軍說得在理,我也如此認為。兵貴精不在多,吐蕃人我們雖然沒有接觸過,但我想定不會比突厥人更加有戰力,我們若以快速的機動作戰攻擊吐蕃大軍,必能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此正是恩師的用兵之道!”蘇定芳也表示認同。
“嗯,我明白了,!”鄭仁泰點頭稱是,又好奇地問道,“對了,妹夫,皇上在詔令中還有何吩咐?”
“皇上以我為副大總管,在侯大總管未抵疊州時,行檢校大總管職,號令其他各部,!”李業詡說道,李世民密令中吩咐的事兒挺多,只有這一點他可以透露給諸將,“想必其他幾部也應該同時收到朝廷的指令,定芳,馬上傳我軍令,令執失思力部、牛進達部、劉簡部不得休整,按所探明的路線,跟隨我軍越過沼澤地,待過了沼澤地後再集結休整!再令疊州刺史元雯派一部聯絡侯大總管!”
“是,末將領命,!”蘇定芳匆忙跑出去,令候在帳外的親衛去傳命令。
執失思力部,還有牛進達部、劉簡部,已經行進到離疊州不到百里處,和李業詡部聯絡上,幾路大軍可以齊頭並進,一道出發。
李業詡所說的沼澤地就是後世人說起都有些色變的若爾蓋溼地,也就是當年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那個草地。
從疊州方向入諸羌領地,再往西方向行進,要經過沼澤地的東北邊緣,雖然時常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