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頁)
去廝殺。獨有蕭何進諫道:”如此一來,大事去矣!“沛公道:”其理何在?“蕭何道:”目下項羽兵多將眾,我非其敵,只有緩圖。蜀中天險,最合我們養精蓄銳,進可攻,退可守。
何必著急,只圖目前洩憤呢!“沛公聽了,怒氣漸平,因問張良,張良亦以蕭何之言為是。但請沛公厚賂項伯,使他轉達項羽,求得漢中地更妙。沛公依議,項伯既得厚賂,更加相助。
項羽因項伯之言,果然將漢中地加給沛公,封為漢王。以後書中,不稱沛公,直稱他為漢王了。正是:國號他年稱漢字,王封今日亦關中。
不知漢王受封之後,何時入漢,且聽下回分解。
第八回 私燒棧道計聽言從 暗渡陳倉出奇制勝
卻說項羽因見劉季自己請求漢中之地,既已如他之願,或者不至於再有野心。又有章邯等三人阻止他的出路,略覺放心。
便自封自為西楚霸王,決計還都彭城。據有梁楚九郡,再圖進取,乃遣將士,迫義帝遷往長沙,定都郴地。禁地僻近南嶺,哪及彭城來得繁庶。項羽既要都這繁庶之地,義帝的名號,本是他尊的,怎敢不遵,只得眼淚簌落落的,彷彿充軍一般,帶著臣下,自往那兒去了。項羽復將應封諸將的王號,以及地點,書列一表,交付義帝照辦。義帝接到此表一看,只見那表上是:劉邦封為漢王,得漢中地,都南鄭。
章邯封為雍王,得咸陽以西地,都廢邱。
司馬欣封為塞王,得咸陽以東地,都櫟陽。
董翳封為翟王,得上郡地,都高奴。
魏王豹徙封河東,改號西魏王,都平陽。
趙王歇徙封代地,仍號趙王,都代郡。
張耳封為常山王,得趙故地,都襄國。
司馬邛封為殷王,得河內地,都朝歌。
申陽封為河南王,得河南地,都洛陽。
英布封為九江王,都六。
共敖徙封臨江王,都江陵。
燕王韓廣封為遼東,改號遼東王,都無終。
臧荼封為燕王,得燕故地,都薊。
吳苪封為銜山王,都邾。
齊王田布徙封膠東,改號膠東王,都即墨。
田都封為齊王,得齊故地,都臨淄。
田安封為濟北王,都博陽。
韓王成封號如昔,仍都陽翟。
義帝看畢,怎了道個不字,只得命左右繕就,發了出去。
項羽又另撥三萬人馬,託辭護送漢王劉邦,西往就國。此外各國君臣,一律還鎮。漢王一日奉到義帝所頒的敕旨,就從霸上起程,因念張良功勞,賜他黃金百鎰,珍珠二斗。良拜受後,偏去轉贐項伯,並與項伯、陳平作別之後,親送漢王出關。就是各國將士,也慕漢王仁厚,竟有情願跟隨漢王西去,差不多有數萬人之眾。漢王並不拒絕,一同起程。及至到了關中,張良因欲歸韓,即向漢王說知,漢王無法挽留,只得厚贈遣令東歸。驪歌唱處,二人都是依依不捨。張良復請屏退左右,獻一條密計,漢王方有喜色。張良拜辭去後,漢王仍然西進。不料後隊人馬,忽然喧嚷起來。漢王便命查明報知,即有軍吏入報道:後路火起,聞說棧道都被燒斷。漢王假作驚疑,但令部眾速向前行,說道:“且到南鄭,再作計議。”部眾不解,只得遵令前進。旋聞棧道是被張良命人燒斷的,免不得一個個地咒罵張良,怪他絕歸路,使眾不得迴轉家鄉,此計未免太殘忍。
誰知張良燒斷棧道,卻是寓著妙計,一是哄騙項羽,示不東歸,讓他放心,不作防備。二是備禦各國,杜絕他們覬覦之心,免得入犯。張良拜別漢王時的幾句密話,正是此條計策。漢王早知其事,當時不過防著部眾鼓譟,所以只令飛速前進。到了南鄭,眾將見漢王並無其它計議,方知受紿,但也無法。旋見漢王拜蕭何為丞相,將佐各授要職,便也安心。內中有一韓故襄王庶子,單名一個信字,曾從漢王入武關,輾轉至南鄭,充漢屬將,因見人心思歸,自己惹動鄉情,便入見漢王道:“此次項王分封諸將,均畀近地,獨令大王西徙居南聞,這與遷謫何異?況所部又為山東人居多,日夜思歸,大王何不乘鋒西向與爭天下,若再因循,海內一定,那就只好老死此地了。”漢王不甚睬他,隨便敷衍幾句,即令退出。
過了幾天,忽有軍吏入報:“說是丞相蕭何,忽然一人走出,不知去向,已三天了。”漢王大驚道:“丞相何故逃去?
莫非他有大志麼?“說完,便命人四出追趕,仍無下落。漢王只急得如失左右手,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