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第2/4 頁)
劉林說道:”誰再提投降,先結果了他再說。“劉林到了這時,真個是噤若寒蟬,一聲也不敢多響。
王郎見他們都動了火,深怕弄翻了臉,不是耍的,趕忙說道:“高將軍的主見不錯!自古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淹。還是煩四位將軍的大駕,前去殺退賊兵,孤王就萬分感謝了。”
高駿等昂然退出來,各操兵器,飛馬出城,指揮眾兵,背城排成陣勢,等候廝殺。
再說劉秀等正是才將大營紮好,瞥見城門大開,一隊賊兵蜂擁出來,排成陣勢,忙向帳下問道:“哪位將軍願去攻打頭陣?”景丹挺身出來,向上打躬答道:“末將願往。”鄧禹心中大喜,即對景丹說道:“將軍肯立頭功,那就妙極了!不過第一陣,用不著將軍動手,將軍的騎兵,最好作為後應,殺得他措手不及才好呢。”景丹點頭稱是。這時馮異、伯姬同時出班,對鄧禹討令出馬。接著王霸、蓋延也過來討令。鄧禹也不阻止,一一發下了令。
四將領令出帳。鄧禹吩咐景丹道:“久聞將軍部下的騎兵非常厲害,今天出陣,務須趁他不備,衝殺一陣為上著。”景丹點頭會意,出帳上馬,點齊騎兵,隨後起身趕到垓心。
只見高駿立馬垓心,手持四竅八環潑風刀,正在那裡罵陣。
劉伯姬哪裡能忍耐,攪動梨花槍,那桃花徵駒曉得要廝殺,雙耳一豎,直衝過去。伯姬和高駿接近了,各展兵刃,奮勇大殺,大戰二十餘合。高駿漸漸不濟,汗如雨下,喘不成聲。高騮見他大哥要走下風。忙拍動徵駒,耍起雙鞭來助高駿,雙戰伯姬。
伯姬哪裡放在心上,不慌不忙,敵住二人。又戰了五十餘合,高駿、高騮被她那支梨花槍,只逼得像走馬燈一樣,近身不得。
高驊、高駒各催坐騎,趕到垓心,將劉伯姬團團圍住,槍刀齊舉。伯姬毫不怯懼,奮起精神,和四將大殺。
這邊早惱動了馮異,手執獨腳銅人,飛馬趕到垓心,厲聲大罵道:“好狗頭!你們以多仗勢麼!”他飛起銅人,直奔高駿打來,高駿慌忙敵祝高騮撇下伯姬,助戰馮異。伯姬見去了兩個勁敵,登時精神大振,舞動梨花槍,飛花滾雪價地逼住二人。戰到分際,猛聽得伯姬長嘯一聲,手起槍下,刺高驊於馬下,高駒大驚,兜馬要走,李通帶了一隊兵,從斜刺裡衝了出來,擋住高駒,大吼一聲,手起刀落。高駒的首級竟像西瓜一般,登時和身上脫離關係。
高駿見兩個兄弟齊送性命,不由得心中大驚,刀法一亂,被馮異覷著個破綻,一銅人將他打得腦漿進裂,翻身落馬。高騮魂飛天外,一鞭坐騎,落荒而走。馮異帶馬追來,李通喊道:“馮將軍,窮寇莫追,由他去罷!”
馮異收馬回來,合兵一處。景丹正要發出騎兵,忽聽伯姬嬌聲向那些賊兵喊道:“眾賊子聽著,要保全首級趕快拋戈丟甲,還不失本身的地位。”那些賊兵聽得這話,誰不望風歸附呢?霎時倒戈棄甲,一齊下跪。馮異一一地安慰,共收降卒二千餘人。
大家商量一會子,便領兵乘勝攻城。一時矢石如雨,城上的守城賊兵,死力拒住,看看不支。王郎到了這時,真個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諫議大夫杜威對他說道:“高家四將,現已陣亡,還有什麼依恃呢?在我愚見,趕緊去投降,還能保全原有的位置,否則立刻攻破了城,玉石俱焚,那時悔之晚矣!”
王郎忙道:“是極,是極!就請你去說罷。”
杜威出來,先命人將城門開放,自己乘馬出城,到了劉秀的大營,將來意說明。劉秀勃然大怒道:“王郎妖言惑眾,罪在不赦,還想保全原有的位置麼?”杜威道:“大王息怒,久聞大王以仁信昭著,今天邯鄲既降,當然要封邯鄲之主為萬戶侯,以安人心。”劉秀大怒道:“王郎小丑,竟敢冒充漢裔,待他不死,已是格外施思,還想封他萬戶侯麼!”杜威不敢再說,只得告辭出來。
劉秀督隊攻城,一連攻了十數天。城內因為糧食缺乏,眾心惶惶,遂不由王郎做主,一班士卒,豎起降旗,大開城門。
劉秀督隊進城,再來搜尋王郎,一些影子也沒有了,連劉林也不知去向。劉秀安民已畢,便命大排宴席,論功行賞。諸將領你誇我的本領,我贊你的功績,吵鬧得一團糟似的。劉秀與鄧禹前來一查點,獨不見了馮異。忙問眾人道:“馮將軍到哪裡去了?”有個小卒上來稟道:“馮將軍在營後的大樹之下呢!”
劉秀與鄧禹忙到後營,果然見馮異獨立大樹之下,異態消閒,竟像沒有知道論功的一樣。劉秀一把將他拉進營中。正要行賞,瞥見長安的使臣,手執劉玄的封冊徑入帳來,劉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