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2/4 頁)
伊那邊去的聯絡官也回來報告說,惠靈頓的部隊仍留在卡特爾布拉斯的陣地上,似乎沒有動靜。拿破崙見布呂歇爾已逃跑,而惠靈頓沒有撤走,當即決定調轉兵力,收拾惠靈頓。
這位聯絡官還帶來了內伊的一封信,內伊在信中對自己未能攻下卡特爾布拉斯進行了辯解,他說:“由於戴爾隆的誤會,我喪失了獲得光榮勝利的機會。”拿破崙當即指示蘇爾特給內伊回信說:“你的師是零碎投入戰鬥的。假使戴爾隆和雷耶兩個軍集中在一起,則英軍不會有一個漏網;假使戴爾隆曾經執行皇帝的命令,則普軍將會被擊毀,而我們可以俘虜3萬人……”一通責備後,拿破崙命令道:“如果英軍撤退,就要立即發起進攻,拖住它的後衛部隊,把英荷聯軍抓住,不讓他們向布魯塞爾方向撤退。”
17日上午9時,拿破崙坐上馬車,前往利尼村附近巡視昨日的戰場,並慰問了急救站中的傷員,指示給予儘量好些的照顧,然後檢閱了部隊。上午10時至11時,搜尋普軍部隊、偵察英軍動向的騎兵先後回來報告:普軍正在耿布勞斯集中,英軍仍留在卡特爾布拉斯沒有撤退。拿破崙立即命令格魯希率領右翼兵力約3。3萬人向耿布勞斯方向搜尋,追擊普軍。他本人則率領近衛軍和第六軍向馬爾拜斯前進,從左翼攻擊英荷聯軍,配合內伊部隊殲滅該敵。
然而,騎兵帶回的情報並非事實。實際上,普軍正向華費裡退卻,在耿布勞斯集中的只是普軍的第三軍,而且這一軍也於當日下午撤往華費裡,位於列日的第四軍也奉命趕往華費裡集中。而惠靈頓在當日凌晨2時得到布呂歇爾戰敗的訊息之後,他看到自己的左翼已完全暴露,隨時都有被法軍迂迴包圍的危險,當即決定向布魯塞爾南面22公里的滑鐵盧地域撤退。這時,普軍傳令官送來布呂歇爾的急件,布呂歇爾告訴惠靈頓普軍已撤至華費裡,如果惠靈頓與拿破崙決戰,那他一收攏部隊即來支援。於是,英荷聯軍開始撤退。他們利用樹林作掩護,在騎兵的警戒下,一隊一隊地逐次撤走。這一行動竟然使法國人毫無察覺。
此時的拿破崙對撤退中的普軍意圖還不甚明瞭,普軍是和英軍分開,還是聯合在一起?是掩護布魯塞爾還是它的補給地列日?普軍是否還想在另一次會戰中試試他們的運氣?於是,他命格魯希在追擊普軍的過程中,隨時向他報告普軍的運動方向。
內伊接到拿破崙要他拖住英荷聯軍的命令後,因沒有發現英荷聯軍有撤退跡象,故只派小股部隊出擊,以此纏住敵人。中午時分,他又收到蘇爾特的書面命令,蘇爾特告訴他皇帝正率軍向馬爾拜斯進發,這支軍隊可支援他作戰,要他立即進攻防守卡特爾布拉斯的敵軍。可這命令仍沒引起內伊的足夠重視,他依然從容不平地命令他的部隊按時吃午飯。
下午1時左右,拿破崙率領第六軍和近衛軍到達卡特爾布拉斯東南的馬爾拜斯。他發現卡特爾布拉斯方向一片寧靜,沒有一點戰場廝殺之聲,感到非常詫異。他帶領先頭騎兵直奔卡特爾布拉斯,眼前的情況使他大為惱怒,原來內伊的部隊還在弗拉斯尼斯,根本沒有挪動,而惠靈頓的部隊則已基本上撤出了陣地。拿破崙立即命令所有部隊立即出發,追擊惠靈頓軍。直到下午2時左右,內伊的第一軍才慢騰騰地從後面趕了上來。拿破崙怒氣衝衝,狠狠地斥責了戴爾隆,說他毀了法國。然後,他離開乘坐的馬車,騎上他的阿拉伯名駒,率領兩個騎兵團,朝英荷聯軍的殿後部隊追擊。
這天,天空一直是陰沉沉的。就在拿破崙的騎兵快要追到敵軍殿後部隊時,突然下起了滂沱大雨。大雨遮住了法軍的視線,看不清前面的目標。火啟發射也受到影響。特別是騎兵的行動受到了限制,騎兵只能沿著公路追擊,否則馬匹就會陷到泥濘的耕作地裡,難以奔跑。拿破崙也被淋得像落湯雞一樣,灰大衣淌著雨水,帽子被暴風雨打得不成樣子。半個小時以後,暴風雨停止了。英荷聯軍的殿後部隊儘管跑得丟盔棄甲,狼狽不堪,但終究是成功地撤走了,並在滑鐵盧以南進入主力已佔領的陣地。
拿破崙企圖利用敵人倉促佔領陣地的時機,一舉突破其防禦陣地。他立即下令把4個炮兵連從後面調上來,以火力壓制敵軍,同時,也命令第四騎兵師發起衝擊。但在英軍居高臨下的炮火打擊下,法軍很快敗下陣來。這時拿破崙深深意識到,由於內伊的掉以輕心,行動遲緩,他已經失去了一個良好戰機,今天不可能再發起進攻了。他無限感慨地說:若有神力,能使敵人行軍延遲兩個小時就好了。
17日晚上,拿破崙在李客勞農莊過夜。午夜剛過,他就從床上爬了起來,他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