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他說:“保持中立吧,但是注意,你們的中立必須是真正誠懇而嚴格的。要是我進軍奧國旗間,後方發生騷亂,切斷了我的交通線,要是有任何行動背棄了你們的意願,幫助了法國的敵人,我一定立即報復,從那一刻起威尼斯的獨立就不再存在了。”
拿破崙在阿迪傑河畔各城鎮留下若干守軍監視威尼斯的中立,自己率軍直驅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這時20000名生力軍從法國開到他的麾下,這支所向無敵的軍隊更加壯大。
奧地利宮廷立即組織大軍,這次奧皇任命的指揮官是一位年輕有為的將領——查理大公。查理大公曾在萊茵戰線上挫敗了兩位戰爭藝術大師儒爾當將軍和莫羅將軍,奧地利帝國的最後一線希望就寄託在這位親王的雄才大略上。
查理大公在塔利亞曼託河對岸、崎嶇的卡林西亞山前嚴密佈防,因為這些山地扼守著從義大利到奧國的通道。拿破崙得知奧軍這一部署,立即派馬塞納師前往奧軍盧津揚師堅守的皮亞韋河一帶,衝擊奧軍側翼,自己則從正面向大公進攻。英勇善戰的馬塞納再一次沒有辜負拿破崙的期望,很快擊退了盧津揚,驅散了奧軍側翼。
3月12日,拿破崙成功地渡過了塔利亞曼託河。他氣派十足地把軍佇列成方陣,好好地炫耀了一番。查理大公見狀,不甘示弱,也在自己的陣地上把軍佇列成方陣,耀武揚威了一陣。突然,拿破崙解散方陣撤退,查理大公估計是法軍昨晚通宵行軍需要休息,故而撤退。他斷定當天法軍不可能發起攻擊。於是,他也收兵回營。誰知2個小時之後,法軍以排山倒海之勢衝向警戒不足的奧軍,不待奧軍組成陣線,法軍已衝到近前。大公的部隊雖然表現英勇,但是無論怎樣奮戰也擊退不了法軍。查理大公不得不決定退卻。法軍緊緊追擊,攻佔了格拉迪斯卡,俘虜了5000人。大公繼續退卻,拿破崙於幾天之內又佔領了裡雅斯特、阜姆以及卡林西亞地區的每一處堅強據點。此後大公雖率奧軍力戰拿破崙10次,竭力保衛每一寸土地,但始終未能恢復在塔利亞曼託河慘敗所傷的元氣,不得已退往維也納。
正在絕望之際,查理大公得到了一些情報,這些情報又重新點燃了大公挽回敗局的希望。原來,提羅爾邊界的奧軍司令勞頓將軍已率軍下馳,憑藉優勢兵力擊敗了拿破崙派在阿迪傑河上游的代理司令官,佔領了整個提羅爾以及倫巴第若干城鎮。威尼斯參議會獲悉奧軍取勝,鼓起勇氣拋開了他們的中立立場,不僅對法國宣戰,而且還煽動他們在維羅納的黨羽在當地醫院慘無人道地屠殺法國傷兵。威尼斯軍隊越過邊界,截斷了拿破崙從後方獲得各類補給品的路線。查理大公決定趁這機會在首都與拿破崙決一死戰。
正當查理大公重整齊鼓時,維也納宮廷卻被拿破崙軍隊閃電般的推進嚇壞了。維也納到處都在傳揚著一句話:漢尼拔兵臨城下了。維也納宮廷一片驚慌,貴重物品和重要檔案已經開始運往匈牙利,奧皇弗蘭西斯二世準備向法國請求議和。
拿破崙乘勝猛追,一心想把共和國旗幟插上維也納城頭。他上書督政府,希望得到桑爾方面軍、蒙斯方面軍以及萊茵方面軍的配合和支援。但督政府批覆道,他不能指望德國境內能有牽制性攻勢,提及的各軍均不得渡過萊茵河。督政府還告訴拿破崙他們已同意奧皇的議和請求。拿破崙不得不停止。
4月7日,拿破崙的先頭部隊抵達累歐本。累歐本是奧地利斯蒂利亞省的一個城市,距維也納250公里。拿破崙寫信通知查理大公,表示準備議和。他在這封意味深長的信中,充分照顧了戰敗者的自尊心。他寫道,假如他能夠簽訂和約的話,那他所感到的自豪將會超過由於戰爭勝利而得到的微不足道的榮譽。“難道我們殺害的人民還不夠多嗎?難道我們給可憐的人類帶來的災難還不夠深重嗎?”很快,查理大公的參謀長別耳加德中將和梅爾委耳特少將以軍使身份來到法軍大本營,他們在同拿破崙會商後提出照會,內容如下:“將軍麾下,皇帝和國王陛下願意促使歐洲安寧,結束使兩大民族破產的戰爭。……在我們和您剛才進行的商談以後,皇帝深信兩國都有儘快結束這個災難性戰爭的善良願望。因此,他願意締結為期10天的停戰協定。”
拿破崙作為總司令同奧軍代表進行談判。當天晚上籤訂了為期5天的停戰協定。接著,拿破崙未等督政府派人前來媾和,便授權自己同奧地利代表談判和約的初步條款。4月18日,簽訂了累歐本臨時條款,戰爭以拿破崙的勝利而告終。
拿破崙自累歐本回師後,毫不留情地報復了出爾反爾的威尼斯。他派兵佔領了威尼斯,並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