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況並不多見。
一位不幸以身試法的女子A
根據身邊的案例和十來年對學生的觀察,我可以自信地下定論。很多人將戰線拉得過長,結果得到的“戰利品”往往並不盡如人意。
A就是一位不幸踩入“雷區”(以身試法)的女子。A貌美且嬌媚可愛,身邊向來不乏追求者。A將漁場運營了好一段時間。A對追求者體貼入微,常單獨約出一位一同看電影或品茶。但一旦對方告白示愛,A就會在一瞬間表現出驚人的冷靜,不給對方明確的回答,只是開始保持一定的距離,這一距離可謂恰到好處,從來不給對方“我不喜歡你,所以不要見面了”的訊號,也沒有表示要進一步。A回頭又會約出另一條“魚”,再次進行有模有樣的約會。而這條魚的下場往往同上條魚如出一轍,A便是如此反覆打理著自己的漁場。
第33節:全面撒網重點培養的悲劇(2)
而經營漁場不知不覺已過10年,疲憊的“魚兒”開始一個個遊離出漁場,漁場裡的資源日趨枯竭。雖然總會有新“魚”補充進漁場,但漁場內所謂的“優質”男子卻呈反比例遞減的趨勢。A錯過了適婚年齡,於是周圍勸其早些結婚的聲音此起彼伏,每當這時,A總會做出相同的回應:“要想結婚,早些時候就跟比他優秀的人結了。”結果,接近40的年齡才步入婚姻的A又閃電離婚,現在仍然獨身生活,據說又重新經營起了漁場。
不是選擇優秀搭檔,而是成為優秀搭檔
我並非想將特定人的事例進行普遍化,只是覺得有必要對這一現象進行說明。為什麼邏輯上合理實踐中卻不能行之有效呢?換句話說,在管理漁場的眾多方案中,根據學歷、外貌、家庭等等屬性再進行選擇,為什麼不如單純選擇某一個人進行交往更好呢?
問題的答案其實十分簡單,因為人是不能消費的。人際關係同消費不同,它並非是如何選擇優秀的搭檔,而是如何成為優秀的搭檔,朋友之間如此,戀人之間更是如此。然而,人們總是不想做賠本的買賣,但關係是具有互惠性質的,照此邏輯如果人人都不想做賠本的買賣時,做出讓雙方都感到幸福的選擇就會變得十分困難。
漁場管理並非是教人們如何對姻緣負起責任,而是教人們如何沉迷於可能出現的更好的替代方案。因此,關係的深度並非是在不斷加深,而是在日益變薄,最後薄得像一層紙,一旦這層紙被“魚兒”們捅破,最終的受害者往往是管理者自身。
漁場管理者們的另一個共同特徵便是存在“愛情中毒”的現象。愛情中毒者需要從“自己擁有眾多追求者”的現象中確認自我存在的價值。就像酒精中毒者不斷需要酒精的刺激一樣,愛情中毒者也會對沒有人疼愛自己的環境感到空虛和恐懼。
一旦有“魚兒”脫離漁場,漁場管理者就需要補充新鮮血液,想將盡可能多地“選擇性”圈進來。他們缺乏安全感和將自己完全託付給某一個人去愛的信心,只有在“擁有眾多潛在愛人來給予自己愛情”的幻覺中才能獲得幸福感。
但愛情不是選舉。重要的並非是擁有多少“蜻蜓點水”式的追求者,而是擁有一位能夠達到靈與肉的交融,能託付自己靈魂的人。愛情是相互的,只有當自己為對方奉獻出無私的愛時,對方才有可能對你敞開心扉,負起責任。可以“管理”眾多追求者,乍一看好像擁有強大的自信,但背後卻隱藏著懦弱的心理,因為這種駕馭實則缺乏“愛你等於愛自己”的勇氣。
如果你覺察到某人在對你進行漁場管理時,請直截了當問明對方用意:“你究竟是如何看待我的?”當你確定對方是在進行漁場管理時,請果斷離開,跟不懂得愛情的勇氣和責任的懦夫在一起是不存在任何將來的。
如果你正在管理漁場(這種事情往往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因此需要好友提示),請趕快從這種空虛的夢境中醒來。漁場內的“魚兒”越多,你的幸福緯度就會越窄。請撤下漁場的圍網,放掉所有的“魚兒”,接下來你要做的便是付出真心,去專注地愛一個人。
因為,那一個人,才是值得你去暢遊的無限海洋。
第34節:孩子,愛情的字典裡沒有真理(1)
孩子,愛情的字典裡沒有真理
我寫下了兩篇相互矛盾的短文。一篇是教你全身心地去愛對方,另一篇卻強調迷失自我的愛情是對己無益的。但我不認為兩種觀點形成了悖論。
為什麼?我在這裡並不想給大家答案。因為在愛情的字典裡沒有真理,愛情是沒有答案的,愛情有的只是體驗,而體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