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少失誤,但實際中卻喜歡放棄理智去追隨另一面。而最令人惱火的是,付出了巨大代價之後,卻總是繼續犯同型別的錯誤。這種時候自己都不能饒恕自己,為什麼我會如此不思悔改呢?
我們都是一邊遺忘一邊生活的
從某日開始,我也像兒子一樣用起了“記錯本”。我的記錯本是一個備忘錄,上面以日記的形式記錄著我犯下的錯誤,以便給自己一些警醒,如今積累的錯誤已經非常可觀。很多錯誤都是以相同的模式重複著。偶爾翻出來讀一讀,我臉都會羞得發燙。而更令自己難過的是,原本以“勿忘所犯的錯誤,痛徹心肺”為初衷開始記錄的備忘錄,隨著時間推移,連偶爾拿出來反省一下都漸漸忘到九霄雲外了。我不禁懷疑自己的健忘症已不是一般的嚴重。我為什麼如此健忘呢?
但有時我也會感謝健忘的存在。當我被難以言喻的憤怒或萬念俱灰的哀傷所侵襲,整日的心情都是籠罩在一片灰暗的陰天裡,而我又無法戰勝這種心情,感覺渾身如針扎般痛苦時,我總會暗念同樣的咒語:“沒關係,睡一覺就會全部忘記的。”
果然,只要不是世界末日,第二日早晨醒來傷口就會自動癒合不少。時間有治癒傷口的功效。那些曾經以為無法忘記的青春傷痛,只要不是故意去揭開傷疤,疼痛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稀釋。沒錯,我們都是這樣一邊遺忘一邊生活的。
不過,無論忘卻的治癒力是多麼強大,為了不重複同樣的失誤,我還是信誓旦旦將它記下來,最終記錯本的錯誤還是被我屢屢重犯,這讓我抓狂一般痛苦。如果最後的結局是這樣,使用記錯本的意義又何在呢?
《盜夢空間》的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早期執導過一部電影,名為《記憶碎片》。影片的主人公因目睹妻子被殺而遭受重大打擊,患上了一種罕見的短期失憶症,他只能記住10分鐘以內的事情,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下一秒就可能忘記上一秒自己做了什麼的人踏上了追捕犯人的旅程。因為只能記住過去10分鐘內發生的事情,所以他需要不斷地透過筆記和寶麗來(一次性成像相機)連線自己的記憶碎片,從中尋找和拼湊犯人的線索。一旦找到關鍵的線索,便會用文身的形式印在身上,讓自己無法遺忘。因此,他全身都是文身。
第38節:你擁有人生的記錯本嗎(2)
影片劇情離奇,但我在觀看時,不禁開始思考自己和片中的主人公究竟有何不同。我雖然不至於遺忘過去10分鐘之前的一切事情,但在一定時期內不斷重複相同錯誤的行為和失憶症患者又有何本質區別呢?
可以在心中文身提醒自己
今天我又在記錯本上新增了一個“拒絕再犯事項”,結果發現跟上個月寫下的一項內容完全一樣。啊,我為何這麼容易遺忘呢,難道我也要把錯誤文在身上才能達到刻骨銘心的效果?
池笑然在2010年U…17女足世界盃上摘得MVP和最佳射手的桂冠,並帶領韓國隊一路殺進決賽奪取冠軍。她在小學四年級開始接受正規足球培訓時就開始記錄訓練日記了。當時,日記被媒體批露後,不禁引起了社會的熱議。據說她的訓練日記達到厚厚的6本,甚至可以作為足球入門教材使用,裡面忠實記錄了訓練相關事項以及訓練中的得失和需要提高的戰術水平等內容。
據說獲得奧運會馬拉松專案金牌的黃永祚從1988年就讀江陵明倫高中開始直至1996年退役為止,一日不差地記下了自己的訓練日記。日記內容包括當日的訓練天氣、訓練路況、食物、訓練成績等。他目前是國家隊的教練,他所積攢下來的這些資料仍然對指導選手有著諸多幫助。成功人士與平常人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們擁有客觀審視自己的能力。(選自《MVP池笑然的日記》,《朝鮮日報》,2010。9。28,A30版)
就像記錄訓練日記一樣,我至今仍然抱著提高自己的希望,認真記錄著記錯本。雖然我不能像《記憶碎片》中的主人公一樣,在身上文身,但可以在心中文身提醒自己。而後抱著從點滴改善的決心,竭盡所能去改正,避免一再犯同樣的錯誤。日子還很長,需要改進的地方還很多,因此記錯的工作也不能停止。
你們也擁有自己的人生記錯本嗎?
第39節:20歲,就是用來迷茫不安的
20歲,就是用來迷茫不安的
我們人生中最燦爛和奮發的黃金期是哪個時段?
如果以此題目做一個問卷調查,恐怕大部分人的答案會集中在20歲這個年齡段或者直接指向大學時光。初高中生的人生目標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