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1/4 頁)
第六部分:皖南突變你發“皓電” 我來“佳電”
就在蔣介石接到斯大林電報的第三天——十月十九日,著名的“皓電”釋出了。
皓,十九日的電報代日韻目。“皓電”,是國民革命軍總參謀長何應欽、副總參謀長白崇禧發給“第十八集團軍辦事處葉參謀長劍英即轉朱總司令玉階彭副總司令德懷葉軍長希夷”。玉階,即朱德之別號;希夷,為葉挺之別號。“皓電”頗長。一開頭,先是表揚了幾句中共的軍隊:“第十八集團軍及新四軍在抗戰之初期,均能恪遵命令,團結精誠,用克禦侮宣勤,不乏勳績……”緊接著,筆鋒一轉,便批評起來了:“孰意寇氛未靖,齟齬叢生,糾紛之事漸聞,磨擦之端時起……”“皓電”歷數種種磨擦事端,然後作出如下結論:其癥結所在,皆緣於第十八集團軍及新四軍所屬部隊,一、不守戰區範圍自由行動。二、不遵編制數量自由擴充。三、不服從中央命令破壞行政系統。四、不打敵人專事吞併友軍。以上四端,實為所謂磨擦事件發生之根本,亦即第十八集團軍與新四軍非法行動之事實,若不予以糾正,其將何以成為國民革命軍之革命部隊?“皓電”所開列的“四端”,把磨擦的原因一股腦兒推給了中共。圖窮匕見。“皓電”之末,轉達了委座(即蔣介石)的命令:關於第十八集團軍及新四軍之各部隊,限於電到一個月內,全部開到中央提示案第三問題所規定之作戰地境內,並對本問題所示其他各項規定,切實遵行。這就是說,蔣介石給毛澤東下命令了!
毛澤東迅速作出反應。他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在十月二十五日發出致周恩來的電報:我們要準備蔣介石做戴高樂或做貝當,準備他宣佈我為反革命而發動全面反共,我們要準備對付最黑暗局面,而任何黑暗局面我們都是不怕的。
戴高樂是人們熟知的法國總統,不過,那是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九年的事。在一九四○年五月,他還只是法國第四裝甲師師長,六月,出任法國國防部副部長。希特勒以閃電戰消滅法國之後,戴高樂流亡英國倫敦,成立“自由法國”,成了法國的抗戰領袖。貝當的知名度,如今要比戴高樂差得多。不過,在當年,他遠比戴高樂顯赫。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便指揮了凡爾登戰役。大戰末期,他擔任法軍總司令。一九四○年六月,他擔任法國總理。在德軍強大的攻勢下,他舉手投降,成了法國的汪精衛。他居然成立了跪倒在希特勒腳下的偽法國政府,擔任“法蘭西國家元首”。後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他以通敵罪,被判處死刑(後改處無期徒刑)。毛澤東說蔣介石可能要“做戴高樂或做貝當”,指日本可能要滅亡中國,蔣介石要麼像戴高樂那樣做流亡政府首領,要麼像貝當那樣做偽政權首領。周恩來對蔣介石的分析,更為有趣、生動。他在十一月一日給毛澤東的電報中寫道:蔣現在處於三個陣線爭奪之中。他認為以一身暫時兼做戴高樂、貝當、基瑪爾最能左右逢源,故他自己躲在成都,讓其夫人及英美派拉英美,朱家驊、桂永清拉德,讓親日派談和,讓孫、馮親蘇,讓何、白反共,他便以居中選擇,並以反共為軸心來運用。基瑪爾,是當時土耳其總統,抗戰領袖。
周恩來對於蔣介石形象的刻畫,可謂入木三分。周恩來意識到形勢的嚴峻,他在電報中寫道:“時機是緊迫了。只有二十天,反共區域性戰爭會開始。”周恩來向毛澤東建議,用這樣的方式,公開回敬國民黨的“皓電”:“還是用朱、彭、葉、項名義通電答覆何、白,並呈蔣。”葉、項即新四軍的正、副軍長葉挺、項英。毛澤東同意了周恩來的意見。毛澤東斟酌再三,於十一月九日以朱、彭、葉、項的名義發一長電給何應欽、白崇禧。由於九日的電報代日韻目為佳,史稱“佳電”。“佳電”致何、白“兩公”,並“祈轉呈統帥核示祗遵”。統帥何人?蔣介石也。“佳電”的筆調,軟中有硬。先是說了這麼幾句:“中央提示案內所列辦法,七、八月間,經周恩來同志傳達後,德(引者注:指朱德)等以中央意旨所在,惟有服從,而下屬苦衷,亦宜上達。”就在訴“苦衷”的名義之下,“佳電”歷數國共種種磨擦,逐一駁斥了“皓電”對中共的指控。並且要求“徹底查明是非曲直,期於永杜糾紛,以利抗戰”。內中頗為有趣的是,“佳電”訴了這麼一段“苦衷”:“以現有五十萬人之眾,領四萬五千人之餉,雖有巧婦,難以為炊。”這表明中共的軍隊“現有五十萬之眾”(真正的人數還不止於此),而“領四萬五千人之餉”則表明國民黨規定的中共軍隊編制為“四萬五千人”。在短短的兩年多時間裡,中共一下子把軍隊擴充了十倍以上!你發“皓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