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1/4 頁)
,不知它屬於周軍還是我們齊軍哪個士兵,它的主人很可能把這支作為武器收藏品的短戟帶到了戰場上。短戟的主人,可能今天早些時候已經戰死。
我還看見一個被砍去上半身的下半身,切口整整齊齊,只留下露出兩條黃絝的、健壯的腿。仔細看他的軍靴,應該是我們北齊計程車兵。他是被威力巨大的砍馬刀整齊地砍殺,上半身可能已經掉落到牆下去了。
在我腳下,還有一攤紫紅色的稀湯,其中泡著一個沒有天靈蓋的人頭,那是一張稚氣未脫的少年的臉。他應該是我們北齊士兵,可能被暫時攻上城牆的周軍殺掉,殺人者想割取首級報功未成,自己也被殺在城牆上後,棄掉落在地上的。
在血漿、泥土的混稠中,這張少年的臉,嘴角上翹,似乎在歡笑。
放眼望去,城下的周軍黑壓壓的,不停地往上攻殺。陣陣微風吹過,他們的黑衣如同一片巨大的烏雲翅膀,憑空壓來。
熠熠發光的鎧甲和槊尖,呼嘯著,前進著,逼上河陰的外城。
不得已,我率領守軍退入河陰子城⑨。
周軍各部,勢如破竹。周國的齊王宇文憲軍攻克武濟⑩,進圍洛口{11},並攻下洛口東西二城,燒燬浮橋。另外,周國大將李穆、於翼等人也進展順利,先後攻克我們北齊三十餘城。
別無他法,我們齊軍只能死守城池,被動防禦。
由於河陰子城堅厚,周國皇帝宇文邕猛攻不下,他就指揮軍隊,掉頭猛攻河陽三城{12}。
周軍順利攻克河陽南城後,進圍河陽中■城。
猛攻二旬,由於我們北齊援軍陸續來到,城堅壕深,中■城終未被周軍攻克。
最後,宇文邕親率將士,對他們此次戰略行動的目標洛陽城展開強攻。
由於防禦有方,我被朝廷委派為洛陽城負責防禦的主將。
人上十萬,徹地連天。周軍一波一波,在洛陽城下發動了多次進攻。
周軍的臨戰隊形保持嚴密,一萬多輛戰車,分列兩翼,車上高揚抵擋箭矢的幔布,駕御者皆手執長槊,步兵躬身,手執短兵,夾在車兵間整齊有序地行進。身穿兩襠鎧甲的騎兵,列隊在車隊兩邊和部隊的最後端,保持高度警戒。陸進的同時,周軍安排得當,一直保持著水路的暢通。他們在黃河水道關隘處設定多層防禦,以保證大軍及其輜重能順利沿水路行進。
觀察著這支由步、騎、水、車四個兵種密集合成的作戰集團,看他們有條不紊地攜帶所有的武器裝備、抗騎兵和攻城、築壘等等器材,不停地展開進攻,就不得不心中暗暗佩服周人的組織和指揮能力。
周帝宇文邕,確實是一代英武帝王。
最早,我們東邊士兵的戰鬥力大大高於西邊的周國。神武帝高歡之所以成就霸業,起事之初,在軍事上依靠的都是鮮卑或鮮卑化了的敕勒等族種以及鮮卑化的漢人。後來,魏孝武帝西奔到長安,隨他入關的洛陽“六坊”鮮卑軍士,人數不過萬人,其餘十多萬“六坊”鮮卑兵,最後大都歸依了神武帝。
魏朝分裂為東西兩部後,當時我們東魏軍隊主力,都是鮮卑軍人,總數達二十萬以上。神武帝以鮮卑人打仗,以漢人務農納糧。當時軍中,也有漢人兵,但與鮮卑兵分開,單立一軍,由漢人豪族首領統率。其中最有名的,是高敖曹率領的漢人軍。文宣帝高洋建立北齊後,挑選鮮卑兵中勇力絕眾者,組成作戰能力絕強的精兵,號稱“百保鮮卑”。同時,他揀選漢人當中勇力絕倫者,謂之為“勇士”,派他們堅守邊境地區。日後,我大北齊正式以大量漢人服兵役,但仍採取神武帝高歡時的做法,以漢人兵單為一軍,不與鮮卑軍人雜處。
想當初,神武帝高歡在東魏任大丞相時,於丞相府內設內、外二曹主管兵事,內曹是騎兵曹,掌中兵鮮卑兵事;外曹是步兵曹,掌外兵漢人兵事。北齊代魏後,相府諸司,皆並於尚書省,唯內、外二曹一度不廢,改稱外兵省、騎兵省,仍掌管兵事。內、外二曹的設立,標誌著我們大北齊鮮明的夷漢分兵制。武成帝高湛時代,尚書省中的五兵尚書所轄尚書郎,還分為掌中兵鮮卑兵事及外軍漢人兵兩部分。
新帝繼位後,佞臣當道。掌管兵權的各級軍官,多是朝中寵臣的親戚故舊以及行賄得官的商賈,軍中鮮卑軍人和漢族軍人摩擦加劇,戰鬥力急劇降低。
與神武帝高歡為敵的宇文泰的西魏,當時他的手下將士,大多是關隴各族群賊出身,後來,加上隨魏朝孝武帝入關的“六坊”鮮卑兵萬餘人,主力軍總共也才七八萬人左右。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