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頁)
好多。高歸彥的父親早死,他九歲起,就被神武帝下令被寄養在高岳家中,和高嶽的幾個兒子一起長大。
皇帝登基後,起初很親近自家高姓宗室,後來猜忌漸生。但他對於高歸彥這樣的疏宗,根本不加猜忌,任用其為領軍。所以,現在來講,在皇帝面前,高歸彥比高嶽更受皇帝寵任。
看見高歸彥近前,我沒有回答高嶽的話。
清河王高嶽可能不知道,平秦王高歸彥雖然自幼由他撫養,心中卻對這個族兄懷有大不滿。曾經有好幾次,我聽見他在皇帝面前說清河王高嶽的壞話。
人心隔肚皮,咫尺不相知。
清河王高嶽,膽敢背後臧否皇帝,估計他沒有多長時間可活。
沒錯,他是功臣,而且是身經百戰的大功臣。
高嶽姿貌巋然,相貌堂堂。神武帝高歡信都起兵時,高嶽時年二十不到,就前往相從,共圖大事。韓陵之戰,神武帝率軍與爾朱氏的四胡軍隊血戰,神武帝本人將中軍,高敖曹將左軍,高嶽將右軍。接戰不久,神武帝所領中軍敗績,敵人乘勢而逼,情勢危急。正是這位清河王高嶽,他舉旗大呼,橫衝賊陣,使得神武帝有機會趁亂緩過神來,與高敖曹等人表裡奮擊,最終取得韓陵大戰勝利。此戰後,高嶽因功得封衛將軍、右光祿大夫。太昌初年②,除車騎將軍、左光祿大夫,領左右衛,封清河郡公,食邑兩千戶。當時,他不過二十出頭。神武帝率軍去幷州平滅爾朱兆,獨留高嶽鎮守京師,事後升他為驃騎大將。不久,他升任京畿大都督。當年,神武帝高歡自己常駐晉陽,只留下高嶽與侍中孫騰二人在京師輔政,以為策應。
十六 披荊斬棘(4)
神武帝死後,文襄帝高澄入總朝政,高嶽被委以使持節、都督、冀州刺史,在外為高家援翼。侯景叛亂,文襄帝派高嶽總領大軍南討。師出成功,高嶽在渦陽大破侯景,逼得那個智勇雙全的跛賊單騎逃竄。而後,長社之戰,高嶽又大敗南朝梁國勁兵,生擒梁國大將王思政。
文襄帝被人刺殺後,當今皇帝出撫晉陽,仍然留高嶽以本官兼尚書左僕射,鎮守鄴城。
魏朝被北齊取代後,以宗室之尊,高嶽被晉封為清河郡王。天保五年③,加太保。
而後,梁國的蕭繹為周軍所逼,遣使告急,高嶽被委任為西南道大行臺,統司徒潘相樂等大將數人去救江陵。天保六年④正月,高嶽南破郢州,陷城獲地,大功不少。
所以說,這位高姓宗室王爺,非常人可比。他功績卓著,威名彌重,播於宇內。但是,此人本性喜歡華侈,尤悅酒色。其家中歌姬舞女數百人,日日陳鼎擊鐘。其他高氏諸王,沒有一個能趕上他那麼奢侈。
不過,身為高氏王爺,好色好酒好財,都不是什麼大忌。要命的是,這位王爺總以為輩分尊貴,自恃有大功於朝,非常喜歡不合時宜地瞎說話。
更要命的是,自小由他撫養大的平秦王高歸彥,在皇帝前總愛惦記他,說他的壞話。
如此,高嶽的性命,就肯定不會太久長。
① 北齊取代魏朝後,魏朝的王公,依次降爵一等。所以,魏朝的王爺,都被降為公爵。
② 公元即北魏孝武帝在位的泰昌元年,公元532年。
③ 公元554年。
④ 公元555年。
十七 佳人難再得(1)
我九歲,父親高徽就去世了。可憐,他長年在西域謀生,僅僅餬口而已。好不容易家族中出來大丞相高歡這樣的人物,他才能有機會得以擔任魏朝的河東太守。
上任沒有一年,他就死掉。他這一生,真是苦命。不過,幸虧我有一個比我大幾十歲的族兄高歡,幸虧我姓高。族人之中,能出神武帝高歡這樣一個大貴人,所以,我少年時代的黑暗之外,還有許多富貴榮華的燦爛的溫暖。
我,大北齊的平秦王高歸彥,身世只能以“坎坷”二字形容。
在記憶中,我的童年,總是呆呆地看著太陽下沉。孤獨之餘,我喜歡那芬芳的日光在茂盛的灌木中慢慢消失的景色。無數個黃昏中,我坐在高嶽宅邸後花園中的陰影中,只能看著空氣中的小蟲飛動。高嶽那幾個和我年紀差不多大的兒子們,沒有一個人和我玩耍。論輩分,我是他們的叔輩。而高嶽的老婆,一個臉色陰鬱的鮮卑婆娘,常常派一個僕人監視我的舉動。那個長著大鼻子的敕勒奴,總是坐在距離我不遠處的地方,雙腿交叉,側身而坐,晃著身體,斜眼看著我。
高嶽,對我確有養育之恩。可是,這種恩德,太淺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