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之事,必不長久。在下明言,我李斯是上書非議逐客令的。秦王看了我的《諫逐客書》,便令王車緊急前來接我回秦!在下今日只說一句:旬日之內,秦國必然廢除逐客令!諸位若信得李斯,還想在秦國經商,便在函谷關內外,住店等候幾日,不要走!咸陽,還是山東商旅的第一大市!”
“先生,此話當真?”火把人群一片嚷嚷。
“王車在此,當然當真!”趙高也尖著嗓子喊了一聲。
紅衣商人大喊:“先生說得在理!我等便住下來如何?”
“好!住下來!等!”
“不走了!沒出關才好!”
紅衣商人對李斯一拱手:“在下田橫,多謝先生指點!”
李斯也是一拱手:“齊國田氏,在下佩服,告辭!”
趙高一圈馬韁,駟馬王車便從火把海洋中轔轔進關。關城鐵門隆隆落下,關內外卻沒有了憤怒吼喝之聲,倒是一片輕鬆笑聲在身後瀰漫開來。一出函谷關內城,趙高說聲先生坐穩了,四條馬韁一抖,王車譁啷啷飛上了官道,疾風般卷向西來。五更雞鳴時分,王車堪堪抵達咸陽王城。
啟明星在天邊閃爍,王城中一片漆黑,只有東偏殿的秦王書房閃爍著燈光。青銅軺車剛剛駛入車馬場停穩,便見一個高大的身影快步走了過來,遙遙一聲急促問話:“小高子,接到先生沒有?”趙高興奮得喊了聲:“接到了!”車上李斯早已經看見了嬴政身影,飛身下車,一陣快步迎了過來。
“先生!”
“君上……”
嬴政深深一躬:“若無先生上書,嬴政已成千古笑柄也!”
李斯也是深深一躬:“渭水泛舟夜談,臣未嘗一刻敢忘。臣若不知我王之志,何敢鼓勇上書?臣堅信,逐客令與我王大志不合,必是受人所惑。”
“先生此心,為何不在上書中寫明?”
“大法,未必上書。”
“先生教我。”
“欲一中國者,海納為本。”李斯一字一頓。
“得遇先生,方知天地之廣闊,治道之博大也!”默然良久,嬴政長吁了一聲。
“原是秦王明斷。”
“走!為先生接風洗塵。”
嬴政拉起李斯,大步走進了書房。
第二章 大決涇水
一、治災之要 綱在河渠
八月末,一場半鋤雨剛過,涇東渭北大大地熱鬧了起來。
關中各縣的民眾絡繹不絕地開進了涇水瓠口,開進了涇水河谷,開進了渭北的高坡旱塬。從關中西部的涇水上游山地,直到東部洛水入渭的河口,東西綿延五百餘里,到處都是黑壓壓的帳篷,到處都是牛車人馬流動,到處都是瀰漫的炊煙與飄舞的旗幟,活生生亙古未見的連綿軍營大戰場。老秦人都說,縱是當年的長平大戰百萬庶民出河東,也沒有今日這鋪排陣勢,新秦王當真厲害!新秦人則說,還是人家李斯的上書厲害,若是照行逐客令,連官署都空了,還能有這海的人手?老秦人說,秦王不廢除逐客令,他李斯還不是乾瞪眼?新秦人說,李斯干瞪眼是乾瞪眼,可秦王更是乾瞪眼!不新不老的秦人們便說,窩裡鬥吵吵甚,李斯說得好,秦王斷得好,離開一個都不成!他不說他不聽,他說了他不聽,還不都是狼虎兩家傷!於是眾人齊聲叫好喝彩,高呼一聲萬歲,各個操起鐵鍬鑽錘,又鬧嚷嚷地忙活起來。
這片遼闊戰場的總部,設在涇水的咽喉地帶——瓠口。
瓠口幕府的兩個主事沒變,一個鄭國,一個李斯。所不同者,兩人的職掌有了變化。原先是河渠令抓總的李斯,變成了河渠丞,位列鄭國之後,只管徵發民力調集糧草修葺工具協理後勤等一應民政。原先只是總水工只管諸般工程事務的鄭國,變成了河渠令兼領總水工,掌印出令,歸總決斷一切有關河渠的事務。
這個重大的人事變化,李斯原本也沒有想到。
那一夜,李斯從函谷關被趙高接回,秦王嬴政在東偏殿為李斯舉行了隆重的接風小宴,除了長史王綰,再沒有一個大臣在座。李斯沒有想到的是,一爵幹過,秦王便吩咐王綰錄寫王書,當場鄭重宣佈:立即廢除逐客令,所有被逐官吏恢復原職,農工商各歸所居,因逐客令遷徙引發的財貨房產折損,一律由王城府庫折價賠償;此後,官府凡有卑視六國移民,輕慢入秦之客者,國法論罪!李斯原本已經想好了一篇再度說服秦王的說辭,畢竟,要將一件已經發出並付諸實施的王令廢除,是非常非常困難的,更不說這道逐客令有著那般深厚的“民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