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部分(第2/4 頁)
寶珠,其色青,大如雞卵,夜則有光,雲魚眼睛也。新羅、百濟皆以倭為大國,多珍物,並仰之,恆通使往來。
大業三年,其王多利思比孤遣朝貢,使者曰:“聞海西菩薩天子重興佛法,故遣朝拜,兼沙門數十人來學佛法。”國書曰:“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云云。帝覽不悅,謂鴻臚卿曰:“蠻夷書有無禮者,勿復以聞。”明年,上遣文林郎裴世清使倭國,度百濟,行至竹島,南望耽羅國,經都斯麻國,迥在大海中。又東至一支國,又至竹斯國。又東至秦王國,其人同於華夏,以為夷洲,疑不能明也。又經十餘國,達於海岸。自竹斯國以東,皆附庸於倭。倭王遣小德何輩臺從數百人,設儀仗,鳴鼓角來迎。後十日,又遣大禮哥多毗從二百餘騎,郊勞。既至彼都,其王與世清。來貢方物。此後遂絕。
論曰:廣谷大川異制,人生其間異俗,嗜慾不同,言語不通,聖人因時設教,所以達其志而通其俗也。九夷所居,與中夏懸隔,然天性柔順,無橫暴之風,雖綿邈山海,而易以道御。夏、殷之世,時或來王。暨箕子避地朝鮮,始有八條之禁,疏而不漏,簡而可入,化之所感,千載不絕。今遼東諸國,或衣服參冠冕之容,或飲食有俎豆之器,好尚經術,愛樂文史,遊學於京都者,往來繼路,或沒世不歸,非先哲之遺風,其孰能致於斯也?故孔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誠哉斯言。其俗之可採者,豈楛矢之貢而已乎?自魏迄隋,年移四代,時方爭競,未遑外略。洎開皇之末,方徵遼左,天時不利,師遂無功。二代承基,志苞宇宙,頻踐三韓之地,屢發千鈞之弩。小國懼亡,敢同困獸,兵不載捷,四海騷然,遂以土崩,喪身滅國。兵志有之曰:“務廣德者昌,務廣地者亡。”然遼東之地,不列於郡縣久矣,諸國朝正奉貢,無闕於歲時。二代震而矜之,以為人莫己若,不能懷以文德,遽動干戈,內恃富強,外思廣地,以驕取怨,以怒興師,若此而不亡,自古未聞也。然四夷之戒,安可不深念哉!其豆莫婁、地豆乾、烏洛侯,歷齊周及隋,朝貢遂絕,其事故莫顯雲。
列傳第八十三
蠻獠林邑赤土真臘婆利
蠻之種類,蓋盤瓠之後。在江、淮之間,部落滋蔓,佈於數州,東連壽春,西通巴、蜀,北接汝、潁,往往有焉。其於魏氏,不甚為患,至晉之末,稍以繁昌,漸為寇暴矣。自劉、石亂後,諸蠻無所忌憚,故其族漸得北遷,陸渾以南,滿於山谷,宛、洛蕭條,略為丘墟矣。
道武既定中山,聲教被於河表。泰常八年,蠻王梅安率渠帥數千朝京師,求留質子,以表忠款。始光中,拜安侍子豹為安遠將軍、江州刺史、順陽公。興光中,蠻王文武龍請降,詔褒慰之,拜南雍州刺史、魯陽侯。
延興中,大陽蠻首桓誕擁沔水以北,滍葉以南,八萬餘落,遣使內屬。孝文嘉之,拜誕徵南將軍、東荊州刺史、襄陽王,聽自選郡縣。誕字天生,桓玄之子也。初,玄西奔至枚迥洲被殺,誕時年數歲,流竄大陽蠻中,遂習其俗。及長,多智謀,為群蠻所歸。誕既內屬,居朗陵。太和四年,王師南伐,誕請為前驅。乃授使持節、南征西道大都督,討義陽,不果而還。十年,移居潁陽。十六年,依例降王為公。十七年,加徵南將軍、中道大都督,徵竟陵。遇遷洛,師停。是時,齊徵虜將軍、直閣將軍蠻首田益宗率部曲四千餘戶內屬。襄陽首雷婆思等十一人率戶千餘內自徙,求居大和川,詔給廩食。後開南陽,令有沔北之地,蠻人安堵,不為寇賊。十八年,誕入朝,賞遇隆厚。卒,諡曰剛。子暉,字道進,位龍驤將軍、東荊州刺史,襲爵。景明初,大陽蠻首田育丘等二萬八千戶內附,詔置四郡十八縣。暉卒。贈冠軍將軍。
三年,魯陽蠻魯北燕等聚眾攻逼,頻詔左衛將軍李崇討平之,徙萬餘家於河北諸州及六鎮。尋叛南走,所在追討,比及河,殺之皆盡。四年,東荊州蠻樊素安反,僭帝號。正始元年,素安弟秀安復反,李崇、楊大眼悉討平之。二年,梁沔東太守田清喜擁七郡三十一縣、戶萬九千,遣使內附,乞師討梁。其雍州以東,石城以西,五百餘里水陸援路,請率部曲斷之。四年,梁永寧太守文雲生六部,自漢東遣使歸附。
永平初,東荊州表太守桓叔興前後招慰大陽蠻,歸附者一萬七百戶,請置郡十六、縣五十,詔前鎮東府長史酈道元檢行置之。叔興即暉弟也,延昌元年,拜南荊州刺史,居安昌,隸於東荊。三年,梁遣兵討江、沔,破掠諸蠻,百姓擾動。蠻自相督率二萬餘人,頻請統帥,蠻以為聲勢。叔興給一統並威儀,為之節度,蠻人遂安。其年,梁雍州刺史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