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第3/4 頁)
939年2月法國政府響應貝克重建密切的軍事合作的願望,又派了一個軍事代表團去波蘭(代表團員除參觀其他東西外,還參觀了建立在“戰略三角”的軍火工廠)。在英國宣佈給予保證和法國重申對波蘭的條約義務之後,波蘭人採取主動,安排了最高一級的法波軍事會談。波蘭的陸軍部長卡斯普爾祖斯基將軍借同總參謀長斯塔希耶維奇將軍於5月14日到達巴黎,與甘末林和他的參謀人員的會談在16日也就開始了。
甘末林後來承認,在談判中他主要關心的是避免承擔法國不可能履行的義務,同時又要避免使一個有用的盟國感到失望。他的某些同僚看到甘末林的保留態度對波蘭人產生的影響,就想在答應給予法國的幫助方面比甘末林本人認為是明智的走得更遠一些。甘末林並未利用這次會議可能給他帶來的機會提出俄波軍事合作的問題,雖然他很清楚在這一點上已有了多大的轉變。
到5月17日,軍事會談已達到了就波蘭代表提出的一項協定草案達成協議的階段。協定草案從一開始規定,法國武裝部隊將自動地開始行動,如果德國侵略波蘭或威脅波蘭在但澤的重要利益,從而引起波蘭的武裝抵抗;它還包括一項法國的承諾,即如果德國的主要攻擊是針對波蘭的,法國將以“它的武裝力量的巨大部分”在法國總動員開始後的第十五天對德國進行攻擊。當他5月19日從外交部獲悉,博內認為重要的是軍事協定應從屬於政治議定書時,據甘末林自己聲稱,他已得到達拉第的授權,似乎真的已經就要簽署這一軍事議定書了,然而政治議定書的簽字已經被推遲到把但澤是“重要利益”這一點列入條文的問題解決之後。甘末林因此不得不通知卡斯普爾祖斯基說,參謀會談的議定書在政治議定書籤字後將“具有一項總的參謀協定的性質”,但其條款必須與政治議定書的條款一致方屬有效。由於政治議定書直到9月4日才簽字,當戰爭開始時軍事議定書對雙方就都不具有約束力。這個插曲,在波蘭人與有關的法國人之間和在博內與法國最高司令部之間都造成了惡感。
這樣,在宣佈保證後的幾個月中,波蘭和它的兩個保證者雖然在很多問題上發生了摩擦,但是有一個方面,波蘭人給西方國家制造的麻煩卻比它們預料的要少。我們已經看到,英法兩國政府十分擔心波蘭不同它們磋商就採取行動,造成一場危機,從而把它們拖入戰爭。但是直到8月初波蘭人的行為與他們出了名的做事魯莽卻並不符合,使得一再向他們提出的要小心謹慎的建議幾乎成了無的放矢。
的確,在那隨著每一週的消逝而局勢變得使人更加不安的日子裡,不僅貝克和他的政府同僚們表現了沉著和剋制,而且波蘭人民也是這樣,他們贏得了英國駐華沙的外交代表們的交口稱譽。在7月初法國大使也表示了這樣的意見:波蘭人在激怒德國和表示軟弱之間走的步子十分巧妙;哈利法克斯也在8月2日向拉斯津斯基稱讚了波蘭的態度。直到7月底,波蘭政府對於但澤恢復軍事化的報告和這個自由市即將發生一次政變的謠言都處之泰然。這種沉著,主要是由於缺乏德國打算干預的具體證據,和深信沒有得到德國的贊同和沒有關於德國意圖的充分警告,就不可能發生任何需要波蘭認真對待的意外事件。
對於7月20日在波蘭…但澤邊界發生的一次意外事件,華沙仍舊保持冷靜;但是在其後的二週內反波蘭的德國宣傳的增加和德國軍事準備的加劇(包括8月下半月徵召預備役人員),引起了華沙的普遍看法,預料某種危機將在8月底前到來。這時但澤議會和波蘭當局之間關於海關檢查的長期意見分歧,突然爆發為尖銳的爭執;一直在等待對這個自由市的法律進行一次明確的挑戰的貝克,這時決定鬥爭的時刻已經來到了。8月4日,他指示駐但澤的波蘭代表立即給但澤議會一個照會,警告他們,如果波蘭的海關檢查人員受到干預,波蘭將作出強烈的反應,並要求次日給予答覆。這個“最後通牒”的直接效果是使但澤議會的態度轉為和解,但它也給了德國政府幹預的藉口——首先是使但澤議會的態度強硬起來,然後在8月9日直接向波蘭政府交涉。對此,波蘭人在8月10日答覆說,德國對海關爭端的干預是沒有法律根據的,德國將來“損害(波蘭在但澤的)權利和利益”的任何干預,將被視為一種侵略的行動。
波蘭人並沒有與英國和法國政府事前磋商就發出了8月4日和10日的檔案,倫敦和巴黎對這些發展所感到的關切。並沒有因收到了貝克在他行動之後所提供的訊息而減輕。英國駐華沙大使館在8月4日的晚上(在向但澤議會遞交照會之前)被告知,貝克極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