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第3/4 頁)
柏林公使“試圖使保加利亞和匈牙利兩國對羅馬尼亞的態度看起來好象主要是依柏林的指示而定”。
擔心俄國在比薩拉比亞搞陰謀,羅馬尼亞對俄德公約和它暗含著的言外之意特別感到沮喪,因為它暗示,如發生戰爭,羅馬尼亞為了波蘭將會採取自由行動。8月27日,加芬庫告訴法布里齊烏斯說,羅馬尼亞決定在德波兩國發生戰爭時仍保持中立,即使是法國和英國都捲了進去。他也試圖為波蘭辯護,但法布里齊烏斯把它說成是英國的包圍德國政策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在31日的另一次談話中,加芬庫再次向法布里齊烏斯保證,羅波聯盟決不會有反對德國的實際行動,羅馬尼亞同土耳其的關係也完全只限於“巴爾幹公約中的義務”。國王卡羅爾在幾天前曾向駐布加勒斯特的德國空軍武官承認,因為擔心保加利亞進攻,他“不得不同土耳其有所接觸”,但是他同英國並沒有構成聯盟。國王又說,英國和法國曾向羅馬尼亞提過一項如發生戰爭就破壞它的油田的計劃,但他因為這不是中立的做法而拒絕了這項建議。
對於匈牙利,羅馬尼亞是經常在為關於它的軍隊調動的謠傳而驚慌;但是匈牙利人也同樣被他們的鄰國“自從3月起”所採取的軍事措施攪得憂慮不安。8月24日,埃德曼斯多夫從布達佩斯向柏林報告說,羅馬尼亞已把八萬軍隊調往匈牙利邊界,因此匈牙利也動員了兩個軍。但他解釋說,這些匈牙利的措施純粹是防禦性的。另一方面,為了保護德意志人,有部分匈牙利軍隊於8月底開入索特馬爾地區,這事遭到在布加勒斯特的法布里齊烏斯的強烈批評。他於9月1日要求柏林對匈牙利施以適當的影響;並且報告說,羅馬尼亞總理希望德國能影響匈牙利,要它走向“和解”。2日,法布里齊烏斯提到,他聽說有二十一個師的匈牙利軍隊準備開進羅馬尼亞,匈牙利看來似乎是認為它可以隨意自由行動;但結果將會是羅馬尼亞中止其石油的出口。當這些軍隊的調動引起了在邊界兩邊的恐懼時,加芬庫8月24日向匈牙利公使建議簽訂一項互不侵犯公約;但是匈牙利拒絕了這一建議。它建議改為簽訂一項關於少數民族的條約;但羅馬尼亞對此不能同意,因為它害怕這可能會使它陷入內部困難之中。
羅馬尼亞的石油出口,對德國來說是在和平的最後幾個星期中的決定性問題,因為它是正在以手中極少的石油儲備來發動對波蘭的戰爭,這種短缺在向羅馬尼亞供應武器以換取石油的艱難的討價還價談判中也得到了反映。希特勒不止一次地發出指示,應停止武器的運送;但是他的經濟顧問們總是千方百計設法阻止這些命令的實現。深知德國急需石油的羅馬尼亞,在要求武器上決不落後於其他巴爾幹國家。6月29日,匈牙利駐柏林公使要求魏茨澤克在運送德國武器給羅馬尼亞上面剎車,聲稱“已經向斯科達定購了一千門大炮,交貨期已排到1941年,其中有的口徑為二十四和十五厘米”。儘管如此,德國還是同羅馬尼亞簽訂了運交軍需物資和飛機的議定書。克洛迪烏斯7月8日從布加勒斯特向德國外交部報告說,這些協議已經引起“這裡某些方面的明顯不安,他們擔心羅馬尼亞在經濟上會變得太依靠德國”。
7月22日,德國外交部經濟政策司司長維爾指出,德國是否必須實行石油配給制,這要依羅馬尼亞的態度而定。一星期之後他注意到,最後終於商定羅馬尼亞應得到飛機材料以換取“極其重要的”石油交貨。這時已回到柏林的克洛迪烏斯於是在7月30日打電報給法布里齊烏斯,要他立即就此事作好一切安排。在和平的最後幾星期中,來自柏林的這一類要求接連不斷。為了使被封鎖的石油得到放行,決定應該簽訂向羅馬尼亞供應容克飛機、亨克爾飛機以及其他武器的合同。柏林的一位經濟工作官員(這些官員並不“正式地”知道希特勒要拖延向羅馬尼亞運送武器的指示)寫道,駐布加勒斯特公使館應繼續向羅馬尼亞人談關於容克飛機和亨克爾飛機的事,但應儘可能地避免討論任何附有保證交貨日期的供應飛機武器的合同。但是這種沒有確實的對等回報的獲取石油辦法遭到羅馬尼亞政府的抵制,因此德國駐布加勒斯特的官員要不斷地向國內報告,羅馬尼亞方面對於武器運送情況的詢問和要求柏林履行諾言。
最後,到9月1日,克洛迪烏斯通知駐布加勒斯特公使館,“各部門都已同意,向羅馬尼亞運送武器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執行。”但是在這時另一個想得到羅馬尼亞石油的競爭者也參加了進來。9月3日,法布里齊務斯報告德國外交部說,英國人“為了斷絕德國唯一的供應來源,並且同時供應在波蘭的英國空軍,正在準備異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