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2/4 頁)
灰瓦房戶戶有電視
在農場沈書記家裡,記者吃了一頓地道的朝鮮農家菜
《世界新聞報》駐朝鮮特約記者 楊 月
//。sina。 2006年02月20日16:33 世界新聞報
經歷了多年的糧食短缺後,朝鮮在2005年終於迎來了糧食豐收,糧食短缺的
問題有所緩解。朝鮮方面在2005年8月表示,朝鮮將從2006年1月1日開始不再接受
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國
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朝鮮是個神秘的國家,而朝鮮的農村更是神秘中帶著
熟悉的陌生。去年秋天,本報特約記者有幸探訪了朝鮮最大的糧食生產基地——
黃海南道青丹郡的深坪裡農場(朝鮮的“裡”相當於中國的鄉)。深坪裡農場是黃
海南道先進生產的典型,對朝鮮解決糧食問題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農田裡飄著生產紅旗,國家統一蓋起白牆灰瓦房
深坪裡農場在朝鮮首都平壤南部大約200公里處。記者當天上午從平壤出發,
途中下起了小雨,經過4個小時的車程後,我們終於到達了深坪裡農場區。
記者放眼看去,看到的是一派秋收農忙的景象:麥田、水稻田、玉米地一片
連著一片;農民們披著雨衣,一排排地揮舞著鐮刀收割小麥;一些婦女在稻田埋
頭插秧,她們的孩子在一旁把一捆捆的秧苗遞到媽媽手裡;幾頭黃牛在吃力地耕
地;幾臺農用機械散落在田裡;但最顯眼的,還是在風雨中與麥浪互為呼應的、
一面面的生產紅旗。
陪同我們進行採訪的,是深坪裡農場黨書記沈養甫。進入農民們居住的村子
時,記者首先看到的是一座20米左右高的“永生塔”,上面刻著“偉大領袖金日
成同志永遠和我們在一起”的字樣。在塔周圍方圓500米的範圍內,大約幾百間造
型完全一模一樣的灰色瓦房,整整齊齊地排列在周圍。
每間瓦房都很乾淨,四周有一道土牆將其圍成一個小小的院落,幾乎每家都
在這塊小小的“自留地”裡種上玉米和蔬菜。沈書記告訴記者,這些瓦房都是國
家統一蓋的,一戶一套,沒有任何區別。當然,他的房子也不例外。
農民忙著下田掙工分,糧食分配很重視公平性
記者在村子裡面轉了轉,時間已經將近中午12點了,村子裡卻很安靜,看不
到什麼人。負責農場生產工作的人民委員會委員長桂元鐵告訴記者,現在正值麥
收農忙季節,農民都下田幹活掙工分去了,午飯也在田間裡解決。記者才想起來
路上看到的景象。
朝鮮各個農場都實行工分等級制。深坪裡農場共有2359人,其中勞力是1650人
。朝鮮人民委員會按插秧、除草、收麥、耕地等工種分設不同的作業班,班下設
組,每個組大約有17…20人。每個農民工作所得的工分等級由分組長和從組裡選出
的3名評分員一起來評定,並按照所參與的工種和質量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級。
因為各個工種的勞動強度不同,因此各個工種所賦予的分值也略有區別。
但桂元鐵告訴記者,朝鮮是社會主義國家,雖然壯勞力可能會在勞動的量上
佔有一定的優勢,但工分等級直接關係到收成時口糧的分配,所以農場在分配工
種和時間上還是在照顧公平的基礎上儘量協調。
當記者問他:“在公平與效率不能兼顧時,你會選擇哪個?”他肯定地回答
說:“公平!因為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深坪裡農場共有832公頃田地,分到每
個勞動力頭上的人均畝數是畝。朝鮮農村的機械化程度不高,這麼多田地幾
乎都靠朝鮮農民們手工勞作,確實不容易。
農民一天口糧約1公斤,家家戶戶都有電視機
朝鮮糧食的畝產量不算高,這其中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農業技術較為落後
;二是土壤肥力嚴重不足,後者嚴重製約著朝鮮糧食的產量。
據世界糧農組織2003年的資料顯示,朝鮮化肥工廠因裝置老化、年久失修,
加之原材料短缺、電力不足,目前實際年產量不足82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