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部分(第4/4 頁)
備,有了這點家底,加上美國的支援,經過二十多年的慘淡經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時候,終於解決了臺灣人的吃飯問題)。
農民們要少交點租子,都不行。發生在1947年秋至1948年的臺中、臺南等地農民的“三七&;#8226;五”減租鬥爭(即地主從70%降為62。5%,佃家從原來的30%弱增到),還遭到了殘酷鎮壓。
相比其他省份來說,臺灣的“打土豪,分田地”要順利的多。臺灣的土地現狀有其特殊性。這有臺灣當地的地主並不多,勢力也不強的原因。R本侵佔臺灣五十年;臺灣原來的地主階級被R本殺的差不多了;R本政府成了臺灣最大的地主。臺灣光復後;臺灣全部耕地的70%被國民黨佔了;國民黨又成了臺灣最大的地主。中G解放臺灣後,全面沒收了國民黨的財產;這其中就包括土地。
國民黨不搞土地改革,農民們就不答應。那裡有壓迫,那裡就有反抗。戰後,臺灣的農民反抗國民黨暴政的鬥爭熱情很是高漲。起初是自發的起來鬥爭。
“二二八起義”那回,省會臺北市3月5日凌晨未遂的武裝起義,就有為數不少的農民隊伍在效外待命。各中小城市的暴動都有農民參加。臺中、嘉義的起義告急時,臺中、臺南農民乘坐卡車一隊一隊地連夜趕往支援。臺中的“二七部隊”、嘉義的“民主聯軍”中都有不少青年農民。
“二二八起義”之後,國民黨對革命勢力全面鎮壓,包括農民在內的臺灣人在血的教訓面前,受到教育,開始轉向G產黨,這樣臺灣地下黨發展壯大起來。
有一些青年農民,一句北方官話都不會說,但是和地下黨接觸後,他們知道了:G產黨是替窮人打天下的。(在歷史上臺灣的“白色恐怖”時期,他們大多被捕,在國民黨的監獄裡面坐了幾十年的牢,到了今天,這些老人還有健在的。)
劉雲部突襲臺北的時候,各地的農民也是自發的拿起武器攻佔縣城,迎接解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