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把自家產的大米蒸熟,攤在涼蓆上放涼,撒上混著玉米粉的酒麴,攪拌均勻之後就可以裝進瓦罐缸裡面密封發酵了。等到發酵7-20天以後,瓦罐裡面就會飄散出一絲絲的香醇酒氣,接下來就可以取出蒸餾了。
蒸餾出來以後的米酒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調成不同的濃度,但是因為在廣西地區天氣炎熱,很少人能適應高度烈酒,所以一般來說,‘土茅臺’的濃度也就在20-25度之間。
這種米酒醇香甘甜,不會上頭傷身,即使是頭天晚上喝醉了第二天起來還是照樣生龍活虎,能下地幹活。
岑佳華來簽訂水庫承包合同的時候,在老陳家第一次見識了這種獨特的飲酒方式。一開始他心裡還有點抗拒這種一個匙羹在很多人嘴巴里面進出的舉動,但是壯鄉人的淳樸和熱情讓他很快地放下了矜持,融入了進去,感受到了在壯鄉喝酒的那種酣暢淋漓的感覺。
今天晚上一起吃飯的是12個人,但是陳陽屬於未成年,被排除在喝酒的行列。一開始,岑佳華就要先敬每一個人一羹,以感謝他們今天能在農忙期間前來幫忙。每一羹他都要喝到把匙羹倒立下來而沒有一滴酒滴下來才算是合格。
一個匙羹大概能裝上3錢酒。一輪下來。10羹就是3兩。雖說只是度數在20度左右地自釀米酒。但是在短時間喝下去小半斤白酒。岑佳華也是感覺一股酒意一下就直衝腦門。若非換上酒量淺地人。鐵定是要出醜地。也許當場就能給吐出來。
岑佳華連忙喝了好幾口蛇湯。這才把肚子裡面難受地感覺稍微壓下去。這蛇湯就是今天地那條楝兒蛇加上精選地本地黃豆用高壓鍋燉制而成地。味道鮮美又服用營養。
見面地一輪敬酒結束後。接著下來就到了群雄亂戰地時候了。
每一個人都可以端起匙羹。向著自己看不順(本書轉載拾陸κ文學網)眼或者很順眼地人敬酒。這時候。就沒有什麼限制了。當然了。酒量好地人一般會出動出擊比較多。酒量稍差地人就會採取稍微保守一點地戰術。
在壯鄉。酒品就是人品。在酒桌上偷奸耍滑地人一般都不會受人歡迎地。所以。在壯家。即便你是酒量不高。但是你喝酒有氣魄。有始有終。這樣地人也是深受大家歡迎地。
淳樸地壯家人很簡單地可以接受你酒量不好。但是很討厭過於奸猾地人。
這樣,酒過三巡之後,大家都已經是曬紅耳熱,話題也慢慢聊開了。就連平時很沉默寡言的人,到了這個時候,這個熱鬧的場面上,也慢慢開始便得話多起來了。
坐在岑佳華對面的那個絡腮鬍漢子叫羅章,平時是一個很少話的人,就喝多了以後,嘴皮子也開始利索起來了。開始給周圍的人講述自己在山裡面打獵的事情,就是話語也便得流利起來,變得非常可愛。
至於那些平時口才就很好的人,這個時候就更加成為了他們表演的舞臺。妙語連珠都不足以形容他們的話鋒,而且它們還是不是地碰出一兩句富有哲理的精彩句子來,讓岑佳華實在是感慨“詩在民間”。
唯一讓岑佳華感到鬱悶的是,這群老爺們喝酒之後,雖然說話很流利,但是漸漸地就都使用本土的壯話了,害得岑佳華非常認真地去聽卻依舊是一知半解,只好讓陳陽在旁邊翻譯,但是還是失去了原味。
岑佳華暗自下定決心,要儘快地學會壯話,這樣自己才算是能完全地融入壯鄉的生活了。
群雄混戰以後,酒桌上的戰爭就又開始發生變化了,變成了猜碼制勝了。
前面的兩輪是你一羹來你一羹,基本上每一個人都是喝相同數量的酒,但是到了猜碼制勝的環節,就考的是酒客猜碼的水平了。
壯族的猜碼酒令也很特別,和其他地方的猜碼有稍許的不同。比如,在這裡就沒有‘五’這個酒令,在其他地方,也許就會有‘五魁首’之類的酒令。
從零開始,一直到十,都有酒令相配,這些就應一般都是約定俗成,常年使用而被大家所承認。也可以自己創造新的酒令出來,但是一般人沒有一定的猜碼水平是想不出既合乎情理有琅琅上口、符合情境的酒令。
‘一點點’、‘兩百塊’、‘三點鐘’、‘四條腿’‘綠豆芽’、‘魚鱗’‘八匹馬’、‘九安來’、‘全部有’等等,這些都是一些常用的酒令。這些就應有一些是普通話,有一些是白話,還有一些壯話,甚至有一些只是取諧音而已。還有一些用普通話根本就沒有辦法完整、簡潔地翻譯過來的壯鄉酒令。只有在壯鄉生活過的人,才會知道這些就應所代表的含義。
這些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