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皇上又得一良將。”李鴻章恭敬的說道。
“哼!難道任超之前所犯之大不敬之罪就不予追究了嗎?”翁同龢怒氣衝衝的瞪著李鴻章大聲質問道。
第34章 清軍主帥
“當然要追究!”李鴻章看都沒看翁同龢一眼接著說道,“皇上可以再下一道密旨,申飭其罪,令其戴罪立功,如此恩威並濟之下,任超敢不為皇上效死力呼?”
光緒帝點了點頭道,“那就按李中堂說的辦吧!”
“皇上聖明!”眾臣躬身領命。
翁同龢雖然心中不服,但是也不敢公然違背聖意。眼珠子一轉,不禁計上心頭,再次出班奏道,“微臣以為,任超不過是一介武夫,不識禮度,恐怕難以擔負幫辦朝鮮軍務大任,微臣建議,令派賢臣良將為欽差大臣,前往全州!”
“恩!”光緒帝點了點頭說道,“翁師傅說的有禮,那麼該派誰前往全州比較合適呢?”
“老臣這裡倒有一個絕佳的人選!”李鴻章聽到翁同龢的話後,不禁暗暗後悔,一時疏忽竟然忘了這茬兒了,見光緒帝問起,連忙搶先奏道。
“不知道李中堂說的這個絕佳人選是誰呀?說來給朕聽聽。”光緒帝笑著問道。
“袁世凱在朝鮮多年,且政績斐然,熟悉朝鮮事務,乃是前往全州的不二人選。”李鴻章老老實實的說道。
“哦!朕倒差點忘了袁世凱這個人了,袁世凱現在何處?”光緒帝問道。
“袁世凱現在還在天津!”李鴻章回答道。甲午戰爭爆發前夕,感覺到形勢不妙的袁世凱,於7月19日化裝成平民逃走,7月22日抵達天津。
“他現在駐朝大臣任上,待在天津幹什麼?傳旨讓他立刻回朝鮮,前往全州。”光緒帝隨口說道。
“臣遵旨!”
“現在平壤的戰局如何?李鴻章你細細向朕奏來!”光緒帝隨後說道。
“回稟皇上,此時各路大軍已經雲集平壤,包括盛軍、毅軍、奉軍和奉天吉林練軍,四大軍共計32營,合計15000餘人,且都是精兵良將。然朝鮮距我大清路途遙遠,糧草輜重運輸困難,所以微臣建議,先取守勢,再謀進攻。等我大軍糧草輜重調撥已定,便可出兵南下,屆時袁世凱,任超率部出全州北上,兩路大軍合攻漢城,必能一鼓作氣,收復漢城,全殲倭寇,屆時朝鮮大局可定。”
“恩!好!”光緒帝聽後龍顏大悅,笑著說道,“這一次一定要狠狠的教訓一下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東洋倭寇,讓他們見識一下我大清的厲害!”
“皇上天威所致,倭寇必定土崩瓦解,望風而逃!”眾人見光緒帝意氣風發,忍不住一起拍起了馬屁。
“哦!對了!”光緒帝突然想起一事,笑著問道,“平壤的各路大軍,互不統屬,李中堂認為何人可掛帥印,統籌指揮各路大軍呀?”
“啟奏皇上,以老臣愚見,平壤諸將俱為總兵,只有葉志超一人為提督。”李鴻章恭恭敬敬的說道,“況且,牙山一戰,葉志超打的還可以,平壤諸軍仍有葉志超統一指揮為好。”
“還可以?”這次始終和李鴻章唱反調的翁同龢再次跳了出來,“牙山一戰,葉志超空有幾千大軍,所取得的戰績卻還不如任超的幾百散兵,最後還丟了牙山,實際上就是一場敗仗,李中堂竟然說他打的還可以?”
“翁師傅,牙山一戰,倭寇是我軍兵力的兩倍,況且葉志超孤軍駐守牙山,一旦陷入倭寇包圍,則後果不堪設想,放棄牙山也是迫不得已而為之。”李鴻章出言辯解道。
“孤軍,任超同樣是一支孤軍,不是照樣打出了雞龍山這樣的大勝仗嗎?”翁同龢冷笑著質問道。
李鴻章此時心裡將翁同龢活剮了的心都有了,這個老傢伙處處和我作對,頑固不化!但是當著光緒帝的面,李鴻章自然不好發怒,李鴻章強忍著滿腔怒火,老老實實的說道,“雞龍山一戰,全賴我皇天威浩蕩,任超指揮有方,前方將士用命,方才大獲全勝。”此時李鴻章心裡也是十分無奈,面對翁同龢咄咄逼人的質問,李鴻章總不能說任超取勝實屬僥倖吧!雖然李鴻章心裡確實是這麼想的,但是卻不能這麼說。因為剛才李鴻章還將任超誇成是難得一遇的良將,這個時候又說任超取勝實屬僥倖,這不是自己扇自己耳光嘛!這時候李鴻章心裡也忍不住暗罵葉志超,聶士成兩人無能,如果不是因為牙山戰敗,李鴻章也不會受到翁同龢這個老不死的如此擠兌了。
“任超指揮有方便能大獲全勝,而葉志超卻丟了牙山,這不是說明葉志超指揮無方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