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第2/4 頁)
一個個炮兵戰士傾倒在雪地裡,要麼迅速死去,要麼痛苦地輾轉反側。
掩護的步兵迅速還擊,但是‘,由於位置不佳,效果有限。
把山炮推到前沿進行打擊,實在過於冒險,尤其是推進到敵軍的步槍射程之內,更是危險。戰後,段大鵬師團長進行了自我批評。
不過,一面倒的形勢迅速改變,山炮打擊的方向是正面敵人的高層石堡,九門山炮對付敵人四個高堡,遮攔三百多米的突破線。
後來,這種打法被承認,固定,程式化,而成為中國軍隊在遠距離奔襲以後的特有攻堅方式。
山炮後來也逐漸被淘汰,用上了奉天軍工企業生產的迫擊炮。這種攜帶方便,重量有限的炮火,可以放在戰馬的背上馱走,而良好的曲射方式,可以打擊敵人後方的部隊,據點,特別是對付他們賴以憑藉的堅固工事。
敵人的高層石堡壘無疑義是阻撓我軍進攻的巨大障礙,東線軍隊的人海攻擊中,犧牲在敵人高層堡壘槍彈下的戰士佔了很大比例。
由於地勢的不同,有所掩護的東線部隊採取了強攻的方式,步兵衝鋒,火力掩護,步兵衝到了敵人碉堡前,用手榴彈消滅殘餘的敵軍,從後面滲透和攻佔敵人的堡壘,甚至,從地下通道去攻擊滲透敵人的高層碉堡。
而西線則採取了直接拔除敵人支撐點的辦法。山炮部隊是其戰術實現的重要節點。
兩門山炮先後完成了炮彈填裝,調整角度,炮兵們冒著生命危險,不斷地觀察和調整位置,目的是精確打擊,節省炮彈。
第一發炮彈在北面的一個敵堡上爆炸,可惜,只炸掉了敵人的幾片碉堡石塊,彈著點在碉堡外面的牆壁上,偏離了中心。
不久,中國的山炮部隊開始了持續的攻擊,一發又一發的炮彈掠過天空,竄上了雲霄裡,然後,再優美地落下來。
老坦克兵方程新是這支部隊的臨時指揮官,他欣賞著炮彈的降落,幽默地說:“太遜了,要是周星星大哥的那一個如來神掌在的話,一巴掌拍下來,一切去休!”
新兵們聽不懂他的話,但是,連續三發炮彈走空,並不能說明山炮的攻擊能力失敗,第四發炮彈終於發揮出了足夠的威力,象周星星的如來神掌一樣,從天而降,狠狠地砸到了敵人的高堡裡。
雖然以那樣的炮彈,去徹底摧毀敵人的碉堡簡直是痴人說夢,可是,要用彈片去消滅敵人還是很有效的,只這一發炮彈,高層敵碉上最為瘋狂的頂上射擊就完全停滯了。
“繼續射擊!”山炮的威力,被這群無可奈何的部隊發揮到了極端。要是有了巨型的攻城重炮,要這些玩具式樣的山炮什麼用?可惜,繳獲自俄軍的野戰大炮實在太沉重了。這裡又沒有公路和鐵路,只能靠著最原始的人推馬拉,難以行動。
山炮逐一干掉了敵人高層碉堡的頂上敵人,又逐步地移動,去攻擊敵人的射擊孔道。其實,要是有大炮能夠平射的話,俄軍的工事簡直就成擺設了。
山炮沒有徹底改變敵人的抵抗力量,但是,卻消滅了很多敵人的射擊孔,崩起的石塊將其堵塞,炮彈片將敵人擊傷,有的則是將敵人嚇阻,被迫潰退到了堡壘以外。
山炮,就象一群野貓,雖然小得可憐,畢竟屬於貓科動物,處於食肉動物的階層,對許多動物來說,都是可怕的夢魘。
正因為山炮的作用,西線部隊的第一師團受到的總損失遠遠小於東線二師團的作戰。
用了三十分鐘時間,西線部隊突破了敵人的第一道封鎖線,被消滅了據點的俄國軍隊前沿陷入空虛,中國步兵毫不費力地在行軍間佔領了敵人長達三百米的封鎖線,實現了撕開敵人防線的既定方針。
至此,一師團的步兵攻擊集團才充分展開,第一個營佔領陣地,向兩翼擴充套件,從背後兜擊敵人,後續的連隊,營團規模的大部隊源源不斷地由缺口處殺進。
總計在西線的突破戰中,沒有激烈的作戰行動,幾乎沒有步兵的衝鋒,只有火力的消耗和比拼,中國軍隊憑藉著山炮和機槍的火力佔據了優勢。
前鋒敢死營總編制為五百人,犧牲六十九人,受傷二十一人,損失達九十人,約五分之一,山炮部隊損失二十二人,其中犧牲十人。步炮兵合起來,戰死七十九人,傷員三十三,總數為一百一十二人。
西線部隊迅速前進,佔領了敵人陣地,鞏固突破口,接著,向著第二道俄軍防線進攻。
俄軍在外圍到四平的核心戰地之間,有三道封鎖線,當然,第一道是主要的。其餘兩道的工事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